智慧城市数字化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

举报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数字化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 一、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方向 十四五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广泛渗透,引发生产生活方式和产业生态的巨大变革。建设智慧城市是我国重要发展战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交通、公安和水电气热等重点领域终端系统。 目前智慧城市已逐渐覆盖了民生、产业和城市运营等各种场景,智慧能源、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等特色亮点和创新应用相继涌现。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欧洲、北美、日韩是智能城市的领先区域。从智能城市在建设数量上来说,中国以已超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且已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智慧城市群。根据计划,2016年到2020年期间,中国要培育100个新的智慧城市。 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公众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公众广泛参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城市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力的必然要求。 二、 智慧城市行业发展趋势 2014年之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一直处于萌芽阶段,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各地区、各部门发散探索、分散建设,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缺乏整体协调。 2014年至2016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统筹发展阶段。2014年8月,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做了进一步明确,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该文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并在国家层面成立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 2016年至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攻坚升级发展的阶段。该阶段以数据为驱动,开始集成NB-IoT、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统筹集约、成效导向,进入新型智慧城市阶段。新型智慧城市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原有协调工作组更名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在此阶段,国家多部委牵头推进,以政府指导、市场主导的模式,国内互联网企业、运营商、软件商、集成商等生态主体,共同打造系统纵横联合、职能共享的城市大脑,助力城市实现智能化演进。 2020年至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集成融合的阶段。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全要素表达、仿真推演、虚实融合等能力进一步成熟,数字孪生城市逐渐从概念转化为实践,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升级新选择,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向平台集约整合、资源融合共享、高效开发、全面赋能的集成融合期演进。 未来通过虚实交互、仿真推演等新阶段新特征的普及应用、普惠创新,城市将进入决策智能阶段,完成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型。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指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构建与城市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已成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任务。 三、 行业发展机遇 (一)国家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和标准文件,明确了智慧城市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化发展方案的战略地位。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分级分类推进、加快数字化发展赋予了智慧城市发展更多新的内涵。《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上述政策支持为智慧城市行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技术发展带来新机遇 人工智能相关算法作为重要的生产力补充,可以大幅提升资源的供给效率;云计算将大量日常事务得以突破城市物理空间的限制于线上运行,为未来智慧城市各类应用落地提供底层支撑;大数据是智慧城市最重要的生产资源之一,是实现实时查询、可视化、分析预测、资源调度的基础;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多方参与的特性是提升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在民生与公共服务领域有天然的优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核心技术逐步成熟并深化应用,核心技术的更新迭代加速了智慧城市的推演进程,也推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将不再只是道路、高架桥、水电等,而是承载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基础设施,这些信息基础设施将与物理基础设施逐步实现物网融合。 (三)市场需求旺盛. 快速的城镇化为智慧城市发展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从20世纪80年代起,工业信息技术和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逐渐加深,城市信息化进程也随之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64.72%,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0%,203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城市空间结构也由城镇化向新型智慧化逐步转型。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投资额将持续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根据IDC预测,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将达到1,894.60亿美元,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389.20亿美元,以城市大脑为标志的智能中枢财政投资增幅最大,呈翻倍增长态势。 四、 影响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智慧城市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指出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构建与城市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已成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任务。 (二)信息技术的进步与突破推动了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演化 智慧城市就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城市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及可实现功能也不断增加。如随着数字孪生城市从概念培育走向实施落地,物联感知、遥感测绘、模拟仿真、虚拟现实、信息通信等技术加速成熟应用,以空间信息为索引的城市大数据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能力提升,行业创新应用不断涌现。此外,多技术交叉集成创新全面重构智慧城市技术体系,可以打造城市规-建-管全过程可视化、可模拟、可分析等场景,精准把握城市运行情况,全面提升城市管控、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对城市影像、语音、空间等一系列数据的智能化识别、理解、处理和分析,打造形成城市知识图谱体系,支撑城市进行主动思考。随着各行业、各领域应用及专有知识的深度耦合,深度学习能力日益完善,城市中数据要素价值进一步释放,形成丰富的跨行业知识体系,助力城市进行智能决策、普惠创新,大幅提升城市管理精度。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对多技术的交叉应用与深度融合,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不断拓展,系统功能不断增加,智慧城市信息建设向着更高水平持续迈进。 (三)数字化转型需求巨大,智慧城市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业纷纷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数字经济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引擎之一。数字经济产业是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新兴产业。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尚处于朝阳时期,传统行业刚刚迈入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市场空间巨大。同时,过去两年新冠疫情肆虐,政府机构以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者均面临了较大考验,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等手段为生产经营管理赋能的巨大优势得到凸显,数字化转型已成共识,智慧城市从传统的交通等领域拓展至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市场前景广阔。 五、 智慧城市行业发展概况 一般来讲,智慧城市概念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的理念,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文明发展的趋势,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城市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 六、 智慧城市行业市场规模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我国各部门、各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和战略部署优化发展环境。住建部先后发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总共290个试点城市,这些城市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尤其以华东分布最为集中。另外,根据各级地方政府和十三五规划的补充,截至2019年,我国超过700个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新型智慧城市产业图谱研究报告(2021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我国对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20年智慧城市相关项目总投资额约2.4万亿元。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受到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也因此成为智慧城市投资建设的重点领域。在2020年智慧城市财政投资中,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占比最大,分别为15%和10.2%,体现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此外,以城市大脑为标志的智能中枢财政投资增长幅度最大,呈现翻倍态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提及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数据成为我国新型生产要素,政策的引导使作为数据的主要载体的智能中枢备受关注,投资规模显著增长。 七、 智慧城市行业壁垒 (一)智慧城市行业经验壁垒 智慧城市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内容通常都具体一定的特殊性,服务提供商需要利用自己对行业技术的熟练应用以及对行业需求的深刻理解,不断优化创新在智慧城市各个领域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深厚的行业建设经验,可以在业务承接前就更加精准地把握客户痛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业务推广策略,提高业务承接效率;也会帮助项目实施更具效率,做到快速交付。拥有丰富项目实施案例的供应商,可以在业务推广阶段利用过去的相关案例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技术实力和项目质量,迅速取得客户的信任。客户也会在供应商选择时,着重考察供应商的过往经营业绩及项目经验。因此,智慧城市行业建设能够通过多年的项目经验积累,打造标杆案例,树立品牌口碑,建立经验壁垒。 (二)智慧城市行业技术壁垒 智慧城市行业相关项目建设离不开服务商对人工智能(AI)、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城市数据大脑、数字孪生城市等智慧城市前沿技术逐渐由概念转为实践,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集成融合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对各种关键技术的掌握及运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将诸多前沿技术创新性地组合运用于系统建设之中,才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要求。因此,智慧城市行业建设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 (三)智慧城市行业人才壁垒 智慧城市行业相关项目建设也离不开服务商对行业客户数字化、信息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