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服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

举报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服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 一、 智慧城市市场规模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随着我国稳定的经济增长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智慧城市市场规模日益扩大。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二、 智慧城市行业壁垒 (一)智慧城市行业经验壁垒 智慧城市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内容通常都具体一定的特殊性,服务提供商需要利用自己对行业技术的熟练应用以及对行业需求的深刻理解,不断优化创新在智慧城市各个领域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深厚的行业建设经验,可以在业务承接前就更加精准地把握客户痛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业务推广策略,提高业务承接效率;也会帮助项目实施更具效率,做到快速交付。拥有丰富项目实施案例的供应商,可以在业务推广阶段利用过去的相关案例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技术实力和项目质量,迅速取得客户的信任。客户也会在供应商选择时,着重考察供应商的过往经营业绩及项目经验。因此,智慧城市行业建设能够通过多年的项目经验积累,打造标杆案例,树立品牌口碑,建立经验壁垒。 (二)智慧城市行业技术壁垒 智慧城市行业相关项目建设离不开服务商对人工智能(AI)、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城市数据大脑、数字孪生城市等智慧城市前沿技术逐渐由概念转为实践,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集成融合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对各种关键技术的掌握及运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将诸多前沿技术创新性地组合运用于系统建设之中,才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要求。因此,智慧城市行业建设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 (三)智慧城市行业人才壁垒 智慧城市行业相关项目建设也离不开服务商对行业客户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的深刻理解。一个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的质量高低,除了看系统的技术含量外,更要看对客户实际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项目建设人员既要懂得技术,更要懂得客户所处行业的真正需求,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是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商的宝贵资源,也是阻碍行业新进入者的重要壁垒。 (四)智慧城市行业资金壁垒 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必须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首先是因为智慧城市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通常属于客户的大型长期资产建设,项目规模通常较大,供应商需要垫付的资金也较多;其次,智慧城市行业通常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大中型国企主导建设,此类客户通常付款审批的流程较长,回款周期相对较慢,也促使供应商必须具备更强的资金实力;最后,智慧城市行业建设技术要求高、人员素质强,行业必须坚持对各领域信息化平台和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研发投入,必须坚持对各领域复合型人才的持续培养,才能更好地维持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这也对行业内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 智慧城市行业发展趋势 2014年之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一直处于萌芽阶段,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各地区、各部门发散探索、分散建设,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缺乏整体协调。 2014年至2016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统筹发展阶段。2014年8月,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做了进一步明确,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该文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并在国家层面成立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 2016年至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攻坚升级发展的阶段。该阶段以数据为驱动,开始集成NB-IoT、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统筹集约、成效导向,进入新型智慧城市阶段。新型智慧城市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原有协调工作组更名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在此阶段,国家多部委牵头推进,以政府指导、市场主导的模式,国内互联网企业、运营商、软件商、集成商等生态主体,共同打造系统纵横联合、职能共享的城市大脑,助力城市实现智能化演进。 2020年至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集成融合的阶段。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全要素表达、仿真推演、虚实融合等能力进一步成熟,数字孪生城市逐渐从概念转化为实践,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升级新选择,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向平台集约整合、资源融合共享、高效开发、全面赋能的集成融合期演进。 未来通过虚实交互、仿真推演等新阶段新特征的普及应用、普惠创新,城市将进入决策智能阶段,完成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型。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指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构建与城市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已成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任务。 四、 行业发展前景 (一)政策利好智慧城市建设 建设智慧城市是我国重要发展战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交通、公安和水电气热等重点领域终端系统。建设城市数据大脑等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平台,推动数据整合共享,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行城市运行一网通管,拓展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受政策利好,我国智慧城市行业前景光明。 (二)经济发展稳定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虽然进入了新时期,但是依然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稳定的经济增长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两方面有利影响。一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投资来源于政府的IT投资,经济稳定增长可以有效促进财政收入,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投资保障,促进行业内企业发展。二是稳定的经济环境为企业开展各项经济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对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形成了有利影响。 (三)技术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新机遇 智慧城市的发展极大程度上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目前智慧城市IT服务建设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不断刺激智慧城市建设新需求,一方面技术升级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原有的建设内容需要同步升级或者重建;另一方面,技术升级也可为一些过去不能解决的城市管理问题提供可落地的新解决方案,激发新的建设需求。由此可见,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来看,其产业链上下游涵盖了RFID等芯片制造商;传感器、物联网终端制造商;电信网络设备、IT设备提供商;终端应用软件开放商、系统集成商、智慧城市相关业务运营商以及顶层规划服务提供商等多种科技型企业。 随着智慧城市需求扩大,各领域企业纷纷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从区域布局看,智慧城市企业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企业数量占全国比重超半。 五、 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环境 (一)政策 当前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重点战略。据预测,预计到25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超50%。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数字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数字经济发展应用的重要场景。 (二)技术 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方面,应用软件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中多场景提供相应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其中,工业软件是重要市场,随着数字技术与电网、化工等传统行业融合加速,智慧电网、智慧应急等场景需求或爆发。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约为2414亿元,同比上升22.3%。 六、 影响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智慧城市行业项目的整体落地 智慧城市的建设落地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水平、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制约,一方面存在实验失败造成的创新成本过高的风险,另一方面缺乏探索适合在其他行业领域推广的创新模式,平顺推进建设落地具有一定难度。此外,由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间对智慧化的需求和条件具备程度各有不同,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也难以适用于所有的城市建设升级。 (二)智慧城市行业智慧城市普遍分散建设,缺乏统筹设计,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智慧城市的分散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慧城市涵盖了交通、金融、工业、医疗、应急和资源诸多领域,各领域通常独立建设,顶层设计不清晰、城市建设目标不明确,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局部性,应用场景孵化分散、城市建设失去焦点。二是由于智慧城市各个系统建设缺乏协调,相关设备和系统往往由不同厂商提供,缺乏对未来场景扩展性的通盘考虑,导致了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不互联、数据不互通等问题,形成了信息烟囱甚至是智能烟囱。在技术方面,缺少统一的技术指导和评估标准,各系统间集成关系复杂,系统技术栈各异,智慧化建设难以做到全市一盘棋,建设模式难以形成合力。三是由于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智慧城市建设主体通常不愿意或不能够数据共享。在数据方面,技术壁垒和管理壁垒导致形成数据孤岛,数据结构不一、无法共享交换,使得智能化场景效果不尽如人意。智慧城市的分散和重复建设导致了城市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七、 智慧城市行业发展概况 一般来讲,智慧城市概念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的理念,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文明发展的趋势,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城市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 八、 影响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智慧城市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指出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构建与城市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已成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任务。 (二)信息技术的进步与突破推动了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演化 智慧城市就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城市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及可实现功能也不断增加。如随着数字孪生城市从概念培育走向实施落地,物联感知、遥感测绘、模拟仿真、虚拟现实、信息通信等技术加速成熟应用,以空间信息为索引的城市大数据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能力提升,行业创新应用不断涌现。此外,多技术交叉集成创新全面重构智慧城市技术体系,可以打造城市规-建-管全过程可视化、可模拟、可分析等场景,精准把握城市运行情况,全面提升城市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