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名(nì)          禁锢(kù)            周济(jì)            杳无消息(yǎo) B.蛮横(hènɡ)       炽热(zhì)          酒肆(sì )          颔首低眉(hàn) C.吹嘘(xū)          佃农(diàn)        不逊(xùn)          深恶痛疾(è) D.诘责(jié)        滞留(zhì)          和蔼(ǎi)            广袤无垠(mào)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狼藉        交卸        踌躇        情郁于中 B.琐屑        簌簌        秀颀        旁逸邪出 C.婆娑        倔强        主宰        潜姿暗长 D.臼齿        消逝        际遇        景然有致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被压在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 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小明家的可乐猪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备受欢迎的。 D.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理解性默写填空。曹植《梁甫行》 (1)诗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达诗人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出了海边人民衣不遮体、粗陋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甫行》中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从侧面反衬出海边人民生活环境的荒凉以及他们内心的恐惧与凄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且:将近 B.杂然相许 许:赞同 C.寒暑易节 易:交易 D.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山不加增 学而不思则罔 B.达于汉阴       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其如土石何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以残年余力   以中有足乐者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B.主人公苦于山川阻塞,移山的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C.选文第二段可分为三层,分别是面山而居、聚室而谋、叩石恳壤。 D.选文写了山之高大,路途之遥远,移山工程之巨大,显示了愚公不怕困难的坚毅决心。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那件缎面新衣 朱 云 快过年了,可母亲却总是在叹气。看着别人家炸果子买新衣,我的心很是着急,可不敢对母亲提及,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家中最难过的日子。一年到头,欠的钱总是要还给别人的。那时,每个月就只差那三两块钱,没有,那日子便过不下去。所以每到月底,母亲便要找亲朋好友借几块钱渡过难关,月头父亲发了工资再还。 日子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过着,母亲也曾说,其实,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完全够咱们一家人的开支,可是,由于两边的老人要接济,钱也就紧张了起来。拿着为数不多的钱,母亲总是精打细算,柴米油盐是家中的大头,剩下的钱除了寄给双方的老人,再就是只够买些小菜,应付日常的生活了。特别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就更紧张,我的新衣,还有家中的年货,都成了母亲头疼的事情。 也就是在那年过年,母亲由于还不上前一个月欠的钱而发愁,偏巧我还哭着喊着让母亲给我买过年的新衣。母亲一气之下打了我,那时的我,又怎么知道母亲的艰难,以为母亲不再爱我了。直至晚上,我都不肯和她说一句话。 年还是要过的,母亲将压在箱底的那床缎面拿了出来,给我做了一件新棉袄。大年三十的时候,母亲还是买了一斤肉,包了一顿饺子。那一年,母亲将父亲发的工资,分出好几份,每家还了几块钱,并且承诺其他的钱,等过年后发了工资再还。 穿着母亲做的缎子面新衣,我四处炫耀着,直至姨妈轻声说:“那可是你妈最喜欢的缎面,是你妈出嫁,外婆给的陪嫁,现在给你做了衣服,可得要爱护着点穿。”也就在那年,我似乎从母亲的眼神中读出了生活的无奈,同时,也看到了母亲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一面。 再后来,随着我越来越大,家里的条件也渐渐好了起来,虽然,日子还不算富裕,但总算不用每个月靠借钱过日子了。再到了过年的时候,母亲也总会事先给我准备好新衣服。或许,只有经历了那种苦日子,才更能够体会到好日子的来之不易。 那件缎子面新衣,至今已找不到踪影,但却总会让我在过年的时候想起。儿时经历的一切,对于此时的我来说,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它让我懂得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只要心中燃起希望之光,日子总还是能够过得下去。 (选自《文摘网》2017-10-24,有删改) 1.文章以“那件缎面新衣”为题,有什么作用? 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 (1)快过年了,可母亲却总是在叹气。(请分析“叹气”一词的表达效果。) (2)那件缎子面新衣,至今已找不到踪影,但却总会让我在过年的时候想起。(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该句。) 3.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的两种不同感受,其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古诗《黄鹤楼》和《天净沙·秋思》,思考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鹤楼》首联写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B.《黄鹤楼》颈联描绘了作者想象中的秋景:晴空里,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势茂盛。 C.《天净沙》全曲无一秋字,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D.《天净沙》中“枯藤老树昏鸦”,营造了一种凄清暗淡的氛围,又显示出一种幽静安逸的境界。 2.你从《黄鹤楼》和《天净沙》中读出了作者哪一种共同的情感?请结合某一首中的一两个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比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枯藤老树昏鸦”……请你再写出一句。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有人为这尊国家公祭鼎做了一张“名片”,“名片”正面是公祭鼎照片,背面是有关信息,只是介绍的顺序不太合理。请你根据这些信息,按照合理的顺序,为这尊公祭鼎写一段介绍性文字。 名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 器型:三足两耳 重量:2014千克 文字:正面160字铭文,后侧、左右287字记事 原型:东周时期祭祀的礼器“楚大鼎” 主要纹饰:南京市市花梅花、橄榄枝、云纹、古城墙纹 外观特点:古朴、宏伟 材质:青铜 高度:1.65米 七、作文(共40分)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你家乡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边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 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6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