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评估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hán     jìn)。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gǔ   gǔ)如泉。 C.我们拾级(shí   jí)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 D.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 wǔ   mèi)动人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 B.困惑            挑剔            胆祛            委曲 C.叛徒            诚肯            鉴别            宛转 D.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 B.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C.由于几日来连续的强降雨,街道都已经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D.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B.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C.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概率有效降低。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文背诵默写。 (1)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3)庄子日:“子非我,________?”(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 (3)使子路问之(       )             (4)昔者吾舅死于虎(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便舍船/屋舍俨然 B.孔子过泰山侧/人恒过,然后能改 C.停数日,辞去/何为不去也 D.不足为外人道也/行天下之大道 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一处。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桃花源人、泰山妇人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桃花源人不愿离开的原因是__________(自己概括);秦山妇人不愿离开是因为此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规律 B.气候变化 C.物候现象 D.四季景色变化 2.第三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 A.作诠释     列数字 B.下定义     举例子 C.作比较     举例子 D.列数字     作比较 3.对这三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B.物候学就是一门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C.作者在说明物候现象时,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语言准确、严谨,条理清晰。 D.选文前两段和第三段的关系是从现象到本质,最后第三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 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虫鱼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时与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5.对选段中语言的理解,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段的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B.“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 C.“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一句中“簌簌”一词,将树叶飘落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境。 D.“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大自然中的物候为农民着想的心情。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谪到贵州,这首词是他初到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B.开头两句景物描写通过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渲染了寓居地温馨的环境氛围。 C.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这孤鸿若有若无,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 D.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含蓄传神、空灵飞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 联欢晚会荟萃各类艺术品种,云集各路名家新秀,调动一切技术手段,为观众奉献一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视听盛宴。 请以“我最喜爱的节目”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写你对某一个节目的喜爱之情。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认识深刻。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