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片灰灰的薄(báo)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B.光秃(tū)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熏衣草。 C.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yè)了一下。 D.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chén),而是冷冷清清,莫不关心,麻木不仁。 2、班里要举行“经典伴我同行”读书报告会,如果你向同学们推荐《朝花夕拾》,下面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可以丰富我们对童年的体验。 C.这本书的《二十四孝图》所提到的几个故事中,鲁迅先生最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建议大家阅读并思考关于“孝道”的问题。 D.这本书写的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对我们理解当时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很有帮助。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她长得不够漂亮,但是为人很好,很受大家的欢迎。 B.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无时无刻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能骄傲自满。 D.面对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我们要直面问题,向污染宣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江南逢李龟年》中描写与故人重逢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写出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缀:连接、紧跟 B.驰担持刀驰:解除、卸下 C.一狼径去径:直径 D.前狼假寐       寐:睡觉 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点明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狼的数量,这是故事的开端。 B.在户与狼的斗智斗勇中,共有三次交锋,俱怕、对峙、奋起杀狼。 C.全文的高潮在第③段,屠户由被动转入主动,与狼形成相持局面。 D.最后一段是议论,点明主题,表现人的智慧与力量终将战胜恶势力。 3.将文中划线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思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下列归纳文章各段内容要点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B.第②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C.第③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D.第④段表达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悲痛心情。 2.下列对选文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两个加点词语“极端”从程度上深刻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表明了作者对白求恩精神的高度赞扬。 B.第②段加点词“每一个”表示无一例外;“一定”跟“要”连用,表示决心。这两个词语气极为坚定,强调了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第②段划线句子连用两个否定句,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D.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五个方面阐述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运用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显得热情洋溢。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先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最后做总结,号召大家学习。 B.文章开头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可以使下文的议论有坚实的依据,增强说理的效果;这样也符合先感性后理性的认识规律。 C.第②③段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D.本文夹叙夹议,叙得详细,议得精辟,为叙而议,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既使读者全面认识白求恩,又懂得向他学习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谈谈你对“落花时节”的理解。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春》(朱自清)这篇文章结尾的三段文字运用三个比喻高度赞美了春的新、美、力,请你以“春天”为同一本体,也写出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来赞美春天。70字以上。 七、作文(共40分) 根据下面语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按照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 我终于登上了“和谐号”环岛列车,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环岛游…… …… 那一个个瞬间刹那,都让我感受到了美。去吧,人生旅途上,桥梁依然坚固,隧道依旧光明。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