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项城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评估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g)     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 C.参差(cēncī)                  佁然(yǐ) D.俶尔(shū)                   翕忽(xī) 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告戒       横溢       跌落       剁手 B.刹那       裸露       雕塑       倒霉 C.儒动       陡峭       妩媚       硕大 D.蔓延       高耸       眺望       暄哗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铮铮誓言中,我们读懂了他们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 ②当前,疫情是命令,病房如战场。 ③翻开中华民族的医学史,“医者仁心”“医道无私”的理念世代相传。 ④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生动彰显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不懈追求,在最危险的地方展现出最崇高的精神品质。 ⑤面对疫情,多少医护人员“最美逆行”,多少白衣战士“请战出征”。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⑤①③②④ D.③②⑤①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措施。 B.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C.在观众一阵又一阵的喝彩声中,给运动员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D.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3)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4)知困, ______________. (《礼记•虽有嘉肴》) (5)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李白《送友人》中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①,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 【注释】①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②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③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斗折蛇行(     )          (2)往来翕忽(     ) (3)任之而己(     )          (4)辄复不遂(     ) 2.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3.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壶口瀑布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请根据提示,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 (1)文章第二段:______ (2)文章第三至五段:______ 2.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两种感官描写壶口瀑布? 3.赏析下列句子。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4.作者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著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2.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唯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兼霞》的这一艺术情境。对此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C.“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理想实现了。 D.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水无止境的追求。 3.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 B.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 C.烘托萧瑟冷漠气氛,流露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 D.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妻凉)的冬日画面。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一滴水经过丽江》写得如此生动形象,阅读全文,试着探究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训练题 以“我喜欢的小动物”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字数在600以上。 这次作文训练要运用本单元课文中学习到的写作技能,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寄寓在小动物身上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