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莱西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畎亩(quǎn)        夯实(hānɡ)        穷匮(kuì)        法家拂士(bì) B.冀州(yì)            迂回(yū)            荷担(hé)          弓弩(lú) C.箕畚(běn)          始龀(chèn)        孀妻(shuānɡ)   胶鬲(ɡé) D.作揖(yī)            傅说(yuè)          门楹(yínɡ)       簪子(z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自出新裁     周到如砥     葱笼     嶙峋 B.不毛之地     万物鼎盛     古朴     丘壑 C.巧夺天功     稀稀落落     逼真     点缀 D.珠光宝器     郁郁葱葱     突兀     匀称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幅文人画的山水图景与书法印章相得益彰,因此巧妙绝伦。 B.校园广场的设计者自出心裁地以革命事件作为广场主题,这就比一般的广场更具历史文化意义。 C.喷泉旁边的那几棵柏树修剪得惟妙惟肖,连叶片的数量都基本相同。 D.“官道”,南北通衢,东西广连,商贾游民,络绎不绝,形成了独特的商旅文化。 4、【2016年中考贵州黔西南州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C.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直接性默写填空 王绩《野望》 (1)____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2)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3)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水东南流,名为紫溪,中道夹水,有紫色磐石,石长百馀丈,望之如朝霞,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紫溪又东南流迳白石山之阴,山甚峻极,北临紫溪。又东南,连山夹水,两峰交峙,反项对石,往往相捍。十馀里中,积石磊砢①,相挟而上。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名曰楼林。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渐江②水》) 【注释】①磊砢(luǒ):壮大的样子。②渐江:古音,即现在浙江。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石山之阴:由“达于汉阴”的“阴”为“水的南面”,推知此句“阴”义为“山的北面”。 B.山甚峻极:与“清荣峻茂”的“峻”同义,判断其义为“高大”。 C.反项对石:由原意“项”是“脖颈”,推测“反项”在句中为“背对”之义。 D.相挟而上:“挟”有“携带”之义,这里用来形容积石被溪水携带着往前流动的样子。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望之如朝霞,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 4.有人认为《水经注》“写山致力于静态,写水着眼于动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苏州园林(节选)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根据上下文,第⑤段中“寂寞”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填入第②段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B.配合、布局、映衬、层次 C.布局、配合、层次、映衬 D.映衬、层次、布局、配合 3.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败笔”能否改为“地方”?为什么? 4.下列对第④段中引用诗句“鱼戏莲叶间”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生动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形象。 B.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 C.让读者了解了相关诗歌知识,使说明内容更加丰富。 D.充满诗意,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可读性。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相见欢①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②散,几时收?试倩③悲风吹泪过扬州④。 (选自《樵歌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注释]①靖康之难后,朱敦儒南逃至金陵(今南京),作此词。②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③倩(qìng):请人代自己做。④扬州:是当时南宋的前线,屡遭金兵破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词牌名是“相见欢”,整首词抒写了词人在秋日黄昏登金陵城楼的所见所感。 B.上片描绘了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清冷萧条的意境,折射出词人悲凉抑郁的心境。 C.“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与“夕阳西下几时回”中的“夕阳”意象寄托了相同的情感。 D.下片的“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以问句形式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的急切心情。 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片中的画线句。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玩,是人的天性。玩,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钥匙;玩,是塑造性格、丰富情感的向导。玩中有学问,玩中有智慧…… 请以“会玩,才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