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孕育(yùn)     潮汐(xī )       雾霭(ǎi)        目孔一切 B.簌簌(sù)       追溯(shùo)     狩猎(shòu)     添衣无缝 C.陨石(yǔn)     粗糙(cāo)       沟壑(hè)        销声匿迹 D.农谚(yàn)     遗骸(hái)       山麓(lín)       海枯石烂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灼热       焦灸       独踞苍穹 B.急湍       倾泻       瞬息万变 C.浮躁       打嗝       色彩变换 D.精致       敞篷       名幅其实 3、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散文诗,经过文学家们的不断创造和开拓,终于水到渠成,成为常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B.近十年来,我天南地北地跑了不少地方。 C.强化舆论监督力度,使不法分子感到人言可畏。 D.相敬如宾是朋友交往起码的一条原则。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诗经·子衿》)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④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⑥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小石潭记》中表现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记之而去”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漏雨茅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足为外人道                  兵甲已足                 足智多谋                    微不足道 B.便扶向路                      欣欣向荣                         所向披靡                      眈眈相向 C.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辞去             去冬今春                                去日苦多 D.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悉听尊便                       悉数奉还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中的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这是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言简而意丰。我们可以推知桃源人是在为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奇特经历而叹惋。 B.【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了。 理解:渔人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结果,暗示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之感。 C.【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适合长久居住,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理解:作者在这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石潭景物的幽静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桃花源记》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链接材料】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它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填写表格。 【链接材料】 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相似点 《桃花源记》 【链接材料】 周围环境优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①__________ 生活井然有序 ②__________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 ③__________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樵童牧竖相征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地下水位16年来首回升 16年来,北京市地下水位首次出现回升。全市885个地下水位监测点数据显示,7月31日,北京市下水埋深为26.55米,较6月30日26.7米回升了5厘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8000多万立方米,这是1999年以来地下水位首次回升。地下水埋深指的是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面的距离。如图1所示,虚线为潜水面,A即为潜水的埋藏深度,而H是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图1潜水含水层示意图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北京市人口骤增,2014年常住人口达到2100余万人,是1999年的近两倍,用水压力随之增加。同时,1999年起,北京市连续多年干旱,自然降水不足。 为使供需平衡,多年来,北京不得不超采地下水(见表1)。“超采”,是指地下水开采量大于补给量,从1999年起北京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左右,形成大面积超采区。长期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地面下降。1980年,北京市地下水埋深为6.7米,1998年降至11.88米,18年下降了5米。从1999年开始大幅下降,到去年降至近26米。连续15年,平均一年下降近一米。 表1北京地下水开采情况 采水自备井位置 自备井数量(眼) 供水量(立方米) 城镇自备井 13000 4.6亿 域六区自备井 6550 2.25亿 去年12月,每天约有200万立方米的南来江水通过自来水厂送入千家万户,占北京市市政供水的60%左右。截至8月底,南水进京已达5亿立方米,今年用量将达到8.18亿立方米。预计明年可以达到10.5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在用水量最大的7月份实现回升,最大的功臣还南水北调。 北京地下水位上升还可能和超采地下水下降有关。据了解,截至7月底,朝阳、丰台等地区共关停84眼自备井,每天置换地下水量达3.3万立方米。随着南水用量增大,怀柔、平谷、昌平等应急水源地也将逐渐减少开采量。当然,开源节流才是控制用水总量的重要手段。例如,北京已在全市修建了1000余处集雨工程,通过集纳雨水的方式回补地下水,扩大再生水的使用比例。 (摘自2015年9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中线工程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的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 图2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图 1.如果把“北京市地下水埋深为26.55米”这一句中的“26.55米”标注在图1上,那应该标注在哪里?(       ) A.A处 B.D处 C.H处 2.根据表1及相关文字,下边哪一项说法不恰当?(       ) A.城六区自备井数量比城镇少,因而城六区地下水开采量少。 B.城镇和城六区自备井总量很多,表明北京地下水超采严重。 C.从自备井分布位置与数量看,北京已形成大面积超采局面。 D.从自备井数量与布局看,北京地下水开采需求将越来越大。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改为括号内的词语,哪一句改变了原意?(       ) A.多年来,北京不得不(只能够)超采地下水。 B.从1999年开始大幅(急剧)下降,到去年降至近26米。 C.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造成)地面下降。 D.连续15年,平均一年下降近(接近)一米。 4.从图2看,流入北京市的南水主要走的是哪一条调水线?它的起点是哪里? 5.北京严重超采地下水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北京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又有哪些?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