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松滋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模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所恶(wù) B.蹴尔(cù)             弗得(fé)             富贵不能淫(yín) 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贫贱不能移(jiān) D.不屑(xiāo)             得兼(jiān)             威武不能屈(q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诘难       笼统       吹毛求疵       轻描淡写 B.藻饰       附丽       全神惯注       开卷有益 C.滞碍       谚语       狂妄自大       高谈阔论 D.渲染       苟安       铢两悉称       心旷神怡 3、下列句子是有关我国传统礼节——座次的表述,依据其内在关联组成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便坐于此,故有“南面称帝”之说; ②“堂”多用于举办活动,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 ③我国古代建筑格局通常为前堂后室。 ④而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 ⑤“室”则用于居住,一般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A.③④②⑤① B.②④①⑤③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⑤①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9年1月12日,老红军李光在遵义逝世,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B.1月17日,通过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采访的发言,使我真切认识到华为作为国产知名品牌的责任与担当。 C.冬季的云南大理无量山漫山遍野盛开着樱花,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季节。 D.过去常年被冰雪覆盖的极地已出现绿色苔原,其原因是气温上升、积雪层减少造成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填空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2)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表现诸葛亮淡薄功名,品格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别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判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吾视其辙乱/行拂乱其所为 B.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C.既克,公问其故/既出,得其船 D.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2.把“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以鲁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了曹刿的机敏、持重、能“远谋”。 B.在战场上注重蓄养士气,冷静判断战机,详察敌情以及长勺之战的规模、具体过程都是详写。 C.曹刿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启发了鲁庄公意识到“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D.曹刿的“忠之属也”是针对鲁庄公提出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一条件而言。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不求甚解》中节选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        )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       )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西。 1.依次填入选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见解   了解     曲解       理解 B.见解   了解     理解       曲解 C.了解   见解     理解       曲解 D.了解   见解     曲解       理解 2.对选文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B.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 C.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D.能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3.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1段中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B.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C.选文第5段作者以普列汉诺夫为例,告诉我们不能死读经典著作,必须活读,就是说,不用记住经典著作中的一些字句。 D.选文举诸葛亮的例子,说明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4.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犀利,富于气势。 B.平易亲切,逻辑缜密。 C.叙述条理,层次清晰。 D.正面举例,反面说理。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想约你行走在彩虹里 那是青藏铁路正在穿越世界屋脊 那是西气东输通向天际的呼吸 那是杭州湾跨海大桥xián接太平洋的蔚蓝色跑道 那是三峡大坝云蒸霞蔚的雄起 那是南水北调挥洒出的一行浪漫诗句 我想约你去新农村做客 那里的土地正翻种着时代的新绿 如歌的田野传唱着三农新曲 连续增产增收的丰收锣鼓啊 让城里打工的兄妹都想重新扶起钯犁 去犁平城乡间千年的差距 去快乐地拓展小康人家花团锦簇的新天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屋脊(            )  xián(           )接  花团锦簇(           )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云蒸霞蔚”中“蔚”的意思是 (            ) A.草木茂盛       B.(云气)弥漫 C.有文采        D.盛大 (4)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你认为“穷形尽相”是获得美和达到美的最好途径吗?请举例论证。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 “了不起”的意思是:①不平凡;(优点)突出。②重大;严重。 根据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请以“了不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