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沅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jī)        赫赫(hè)        镀金(dù)            炫耀(xuàn) B.港湾(xiang)   勋章(xūn)       头衔(xián)        愚蠢(chǔn) C.舍然(shè)       中伤(zhòng)   御聘(yù)            爵士(jué) D.凯歌(kai)       庇护(pì)        女娲(wā)            添头(t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给予   严厉   水波粼粼   不茅之地 B.奥秘   冷洌   人声鼎沸   淅淅沥沥 C.干燥   荫蔽   不求甚解   杳无音信 D.殉职   诀别   喜出忘外   鞠躬尽瘁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亚洲艺术作品展上,中国画家的作品创意独特,见异思迁,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B.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 C.纪录片《超级工程》中的工匠们,无不对技术精益求精,其精神令观众深受感动。 D.网络直播规则的建立和实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宜“一刀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诗文填空。 (1)《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军人绵绵不绝的乡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暗示时光流逝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渺,风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漂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省:反省)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B.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论语十二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D.《论语十二章》运用语录体,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老舍 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③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上面节选的三段文字都写到了济南的小山,但是描写突出的感受各有不同。请根据下面第③段示例,为①②段各拟一个小标题。 ①__________② ________ ③如画的小山 2.第一段写到“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结合上下文揣摩,这一句写出了“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怎样的心理状态? 3.第②段末尾说“那些小山太秀气”,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通读这段文字,根据提示再写出三个与这一修辞方法照应的短语。 提示: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修辞方法: 与这一修辞方法照应的短语: 4.从下面事物中任选其一,也可自定内容,以“最妙的是……”开头,并且运用比喻、拟人修辞,写一段60至100字的文字,抒发你对这一事物的真切感受。 备选事物:①和煦的春风②簌簌的落叶③清澈的湖水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这一声“咪呜”,竟是包含何种魔力啊,为何听之入耳,震之于心?请你替猫说出那一声悲鸣中所包含的内涵。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 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字数600字以上。 提示:见闻、感受和想法可能很多,建议围绕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来写。以下话题可供参考: 1.新的校园,新的环境。2.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3.我的新同桌真幽默。4.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