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曜(yào)   滁人(chú)     淫雨 (yín)     觥筹交错(gǒng) B.酒冽(liè)   谪守(zhé)     墙倾(qiáng)   树林阴翳(yì) C.沉壁(bì)     霏霏(fēi)     雾凇 (sōng)   浩浩汤汤(tàng) D.伛偻(yǘ)     更定(gēng)   毳衣(cuì)       朝晖夕阴(huī) 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丰润   起伏   翅翼   沉醉 B.凝望   逝去   忧戚   枉然 C.勃发   哲人   飘逸   咏赞 D.坦荡   漫游   流盼   摇拽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部纪录片对我非常有兴趣,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大片。 B.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C.筑梦2017,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推进平安中国的建设。 D.“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阅读,就是心灵探索与发现的旅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_______,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离别之情总是能引起诗人的万千感怀。苏轼的“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及美好祝愿;李商隐的“________,__________”(《无题》)用两个“难”唱尽离别的无奈与忧伤。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①、丁酉②,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湮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 ①甲午:指清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②丁酉:指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2)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未尝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作用。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有人评价张岱的作品是“痴人说梦”,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对他的“痴”和“梦”的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蓝色能源》,完成第下列小题。 蓝色能源 ①“龙宫”作为神话里海底龙王的居所,曾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围绕它产生了众多故事。现实中“龙宫”自然是没有的,但迄今为止,浩瀚的海洋仍深深地吸引着人类:海洋蕴藏的财富,大海深处的奥秘……一切都那样诱人。 ②当今最诱人的海洋资源之一就是“蓝色能源”。它既不同于海底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也不同于融于水中的铀、镁、锂,而是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波浪等产生的动能、热能等能源,它具有清洁、可再生、能量惊人、分布广泛的优点。常见的蓝色能源是温差能、潮汐能和波浪能。 ③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热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如果将这些热能的1%转化为电能,相当于新增140亿千瓦装机容量,也就是每小时能发140亿度电。太阳辐射热进入到海面,绝大部分被表层海水吸收掉,深层海水几乎接收不到。因此人们可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时,将海洋表面的温水引进真空锅炉,温水因压力突然大幅下降立即变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用过的水流入海洋,如此循环使用。一般而言,冷、热水温差在20℃以上即可发电,因此若能把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海洋都利用起来发电,前景将十分诱人。 ④无边无际的大海,在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下,时而潮高百丈,时而引退千里。海洋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起伏现象就是潮汐。潮汐发电就利用了潮汐能,人们涨潮时将海水以势能的形式保存,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潮位之间的落差发电。据初步估算,我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千瓦小时。潮汐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成为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甚至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 ⑤波浪能也是不容忽视的蓝色能源。“无风三尺浪”是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量惊人。据计算,全球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波浪能有20﹣30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万亿度。波浪能的利用将有助于缓解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⑥古往今来,海洋一直以其阔大的胸怀哺育着人类,吸引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探索并利用蓝色能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蓝色能源,大有可为! (原文有修改) 1.文章以“龙宫”神话开头,有什么好处? 2.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能获得关于蓝色能源的哪些知识? 3.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4.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使用了那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量惊人。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可以在南海开发何种蓝色能源。 【材料】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缘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5月份测得水深30米以内的水温为30℃,而1000米深处便只有5℃。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回家 田禾 今夜,月光就像一块冰凉的生铁 拦在我前头 拦住我回家的路。 星星就像故乡田野一粒一粒的 银豌豆 天堂里风很大,吹落了几粒。 突然从我头顶上飞过一只小鸟 像标点 像逗号 像飘在风中的一块撕碎的纸片。 深夜,我与儿子站在一座 城市的高楼上 遥望远方的故乡 儿子说“回家”我往二百里之外的方向一指 我沾满泥粒的指尖,已率先到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写了那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3.说说你对画线诗句的理解。 4.现在中国有 2 亿农民工,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异地打拼着。“回家”是他们永恒的期盼。请你编写一则手机短信,为他们送去温暖的问候。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七、作文(共40分) 读提示语,按要求写作。 人生的路,一程又一程。经历风雨,仍心怀希望;收获成功,又放眼远方。这一程,有人陪你走;这一程,你只身前行。这一程的风景,这一程的故事,这一程的成长…… 请以《这一程,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透露姓名、学校等个人身份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