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莱芜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盈(yíng)        矗立(chù)        翡翠(fěi) B.眺望(tiào)        犹豫(yù)          苍劲(jìn) C.闸门(zhá)         砚池(yàn)        擦拭(shì) D.硕大(shuò)        喧哗(xuān)       驿道(y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申   枯躁   相辅相成   误人歧途 B.严竣   束缚   融为一体   无可指摘 C.趋势   总裁   自园其说   豁然开朗 D.烦琐   诬蔑   义愤填膺   袖手旁观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这道难题,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老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人情事故。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场经济,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全新的事物。 B.对于我们来说,市场经济是个全新的事物。 C.我们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是个全新的事物。 D.市场经济是个全新的事物,对于我们来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4)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6)蒹葭萋萋,____________。(《蒹葭》) (7)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8)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9)“乡愁”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例如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的“___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的“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司马光《唐太宗论止盗》)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2)具答之 (       ) (3)或请重法以禁之(       )     (4)自是数年之后(       ) 2.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民之所以为盗者 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的目的是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壶口瀑布(节选)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 a 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 b 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 c 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1.“跌”“冲”“落”分别填入第②段a、b、c三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落   冲   跌 B.跌   落   冲 C.冲   落   跌 D.落   跌   冲 2.细读文章,筛选信息,概括“壶口”之名的由来(不超过40字)。 3.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4.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部分从全文来看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5.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③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 3.“桃之夭夭”四字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不期而遇。人群里,我们有与亲人朋友的偶然相遇;书店里,我们有与渴慕已久的书籍相遇;影视作品中,我们有与伟人英雄的相遇;旅游中,我们有与美丽风景的相遇…… 请以“最美丽的相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2)不得抄袭(3)文章不得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