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涸(ké)          缝腺(fèng)       殉职(xùn)       狭隘(ài) B.油笔(bǐ)          废墟(xū)        坍塌(tān)        附和(hè) C.凌乱(líng)       派遣(qiǎn)       热忱(zhěn)       纯粹(cuì) D.佩服(pèi)        饱满(bǎo)        酬劳(cóu)       攀登(pān)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鸟巢   撩亮   莅临人间 B.襄上   发髻   咄咄逼人 C.屋檐   琅润   呼朋引伴 D.水藻   两鬓   花枝招展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昨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          。 (2)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的作用          。 (3)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A.不容置疑   不可思议   不言而喻 B.不可思议   不容置疑   不言而喻 C.不言而喻   不容置疑   不可思议 D.不容置疑   不言而喻   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人膏肓。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论语》中强调“志”的重要性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表明自己鄙弃不义的富贵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论语》)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丙】 三国魏明帝自征蜀,遣司马懿督张邵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①。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②,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幡兵③适交,参佐④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⑤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 愿留一战;住者⑥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邵,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节选自《百战奇略》) 注:①[剑阁]关隘名。位于今四川剑阁县北。②[十二更下]十分之二的人换防休息。③[幡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幡,同“施”,旌旗。④[参佐]部下,僚属。⑤[鹄立]鹄颈长,能远望,因喻引领切盼之意。⑥[住者]留下来的士兵。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三省吾身/发人深省             传不习乎/习以为常 B.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时年七岁/四时之景 C.相委而去/去国怀乡             日中不至/朝发夕至 D.下车引之/引经据典             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2.翻译语段中三处画线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为人谋而不忠乎? 翻译:你替别人谋划,是不是一种不忠诚? 【乙】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离开后他的友人才赶到。 【丙】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翻译:蜀军一战而大胜,是因为诸葛亮以信义为治军根本啊。 3.上面三个语段都讲到了“信”。请你结合语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曾子、元方和诸葛亮所说的“信”具体指的是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春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下列对第4自然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写春花,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B.作者写出了春花的多、艳、甜。 C.作者写春花时,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行文的。 D.作者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春花图。 2.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3.作者通过哪些感官来描写春风?突出了春风什么特点?请你加以分析。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列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星汉”的意思是____。 2.朗读这首诗,你会产生怎样的感觉?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请作出诊断并提出改进措施。 (1)我妹妹可漂亮了。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 (2)小林叔叔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3)这个小演员真可爱,明亮的大眼睛,像苹果一样红的圆脸蛋。他一笑时,脸上还有两个小酒窝呢。 (4)小明哥哥长得很胖,四肢粗大,肚子圆圆。 (5)我的老师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底白花的衬衣,发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 七、作文(共40分) 学习了第三单元我们知道了鲁迅的童年既有百草园的乐趣,也有三味书屋的枯燥;我们也知道了海伦·凯勒的童年是多么渴望光明,那么你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请拿起你的笔,用优美的文字来描绘。 请以“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