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缄默(jiān)       窥探(kuī) B.曲线(qǔ)        狩猎(shóu)       号角(jiǎo) C.香蒲(pú)        沼泽(zhǎo)       凋零(diāo) D.雉鸡(zhì)       黑鹂(lí)          迁徙(xǐ)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怖 调零 署名 名人逸事 B.和蔼 襁褓 趋势 挑拨离间 C.挚爱 卑鄙 绚丽 豁然开朗 D.拙劣 枯燥 纳闷 阳奉阴违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种别具匠心的场所,有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B.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明知故问的道道,这就能避邪么? C.吆喝的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灵活机动。 D.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上两粒橄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是否善于积累,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B.在老师的鼓励下,使小明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C.听她讲话的声音,这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 ②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⑦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⑧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孔子学鼓琴师襄①子,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③。”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⑤,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有删减) 【注】①师襄:春秋时鲁国的音乐家。②进:学习新曲子。③数:方法(技巧)。④为人:作曲的人。⑤羊:同“洋”远方。⑥《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有至道       至道:_______________ (2)学学半        学:_________________ (3)未得其数也   得: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益矣     益: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师襄子辟席再拜。 3.【甲】文“教学相长”“学学半”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那么两者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乙】文中的故事印证了【甲】文哪个观点?请结合【乙】文说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云南行 冀潜 初春时节,约上几个同伴,一起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彩云之南”。 第一站选在丽江。经丽江市区后向北不远,我们来到了白水河边。只见白水河在玉龙雪山的脚底下蜿蜒流淌,恰似一条耀眼弯曲的绿线。抬眼望去,平行排列的山峰向远处渐渐走高,山峰之间的雾气也越来越浓,直到将山峰全部湮没在云雾里。峰头的积雪一大块一大块摆在那里,清晰可见。 这里云杉高大挺拔,山风吹来,飒飒作响,恰似松涛阵阵。草坪看上去满眼黄白色,如若细看间或已经泛青,相信要不了多少时日,必是青翠一片。再仰望玉龙雪山,此时已是近距离正面观察,只见雪山像一面扇子,从山顶的两边延展下来。扇面上有不少褶皱,皱痕排列很是整齐,恰似扇子将要全部打开时的扇骨。雪在扇面上一片一片躺着,比较匀称,晶莹剔透,冰清玉洁。这是一柄神奇的宝扇,它是丽江城的天然空调,丽江能有“水城”之称,足见其对丽江的影响之大。 第二站选在石林。出昆明向东南走八十余公里,横穿南盘江,即来到了号称“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景区。大约两亿八千万年前,这片地区属古海洋,后经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出现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时,这里地壳隆起,形成了喀斯特地貌。 与张家界和桂林喀斯特地貌在溶洞中不同,这里是全部裸露在地表,一览无余。在接近大石林片区之前,隔车窗眺望,只见在一个个山头上,一行行石峰平行规则地排列着,像若干条平行线。及至走到山头前,正面看去,石峰的排列高低错落,很是整齐。每一排都是由若干高低大致相同的石柱与石壁组成,只不过宽窄不等。有的石柱上下一体,没有裂缝;有的则断成几截,但仍摞在一起。总体看上去,真像是由黑灰色的石柱组成的茂密葱郁的树林,用“石林”来形容是很恰当的。 车子进入景区,步行一段时间后,来到了大石林片区。这里是整个景区的精华所在,除了具有车览时看到的景物特点外,其最大的不同,是石柱要粗大很多,且形状奇妙,组合有趣:有的像灵芝、像火把、像大象、像正在低头喝水的牛……有的像思想家正在低头散步、思考问题,有的像母亲带着孩子在游玩,有的像牧羊女在放羊,有的像一对情侣正在深情对视……总之,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激动不已,使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美妙神奇!石林之中,还有剑峰池在缠绕。一池碧水倒映着形态各异的石柱,为这片石林平添了几分灵动和柔美。这里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移步易景,令人流连忘返。整个景区内鲜花盛开,芳草萋萋,游人如织。 云南之行,我们还了解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感受到了云南人的质朴热情。云南之行,真值! (摘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6年4期,有删节)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充下面表格中的空缺处。 2.为什么称玉龙雪山是丽江城的天然空调? 3.请说明石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4.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5.文章在写景状物的层次顺序方面给你怎样的启示?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诗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 2.下列有关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小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 B.梅花与“群芳”不同的是,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C.词的上阕,写梅花的品格精神托梅寄志;词的下阕,写梅花的生存状况,困难处境。 D.陆游一生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他所写的梅花,正是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活动三:精拟广告】广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则成功的广告,往往是一件值得鉴赏的艺术品;一句美妙的广告语,往往会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如:电影院的广告语——演的是戏,看的是情;说的是故事,品的是人生。校园花圃的广告语——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请参照示例,为下面场所拟写恰当的广告语。 ①新建生活小区:________; ②学校阅览室: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请以“我家的     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