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新民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时间 : 90分钟 满分 : 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辨字组词。 题(      )       侧(      )       峰(      )       输(      ) 提(      )       测(      )       锋(      )       愉(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答题。 锣鼓喧(     )     响彻(       )霄     (       )耳欲聋 窃窃私(     )     鸦(        )无声   (       )无声息 1.前三个词语有一个共同点:___,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后三个词语有一个共同点____;,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 2.根据句子选择上述六个词语中恰当的一个,填入括号内。 (1)运动场上,______,同学们正在为运动员加油助威。 (2)同学们正在自习,教室里真是______ (3)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其实,动物经常______。 3、根据课文《麻雀》看拼音,写汉字。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wú tóng ____树,一只头上长着róng máo ____的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这时,páng dà ____的猎狗慢慢地走近了小麻雀。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想用自己的身躯掩护小麻雀。 4、体会人们的“盼” 1.择日:观潮的人们大多会选择农历_____去观潮,因为这一天的潮头最大。 2.选址: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_____,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3.等待:判断对错。 (1)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观潮的人非常多,从“人山人海”这个词语以看出来。(      ) (2)人们昂首东望,大潮迟迟不来,人们都等得不耐烦了。(      ) 5、看拼音,写词语。             jù shuō                                     kuān kuò                                           dùn sh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gǔn dòng                                       zhú jiàn                                               yóu rú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 1.《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都在写景的同时揭示一定的哲理,其中“_________, _________ ”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寓意相同。 2.《出塞》和《凉州词》都是以 _________ 为主题的诗歌,其中,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样,表达战士们作战沙场,久久未回的诗句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3.《观潮》一课,作者对潮来时壮观景象的描写非常生动,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_____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_______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从《蟋蟀的住宅》一文中,我认识了_________ 的蟋蟀;从《麻雀》一文中,我认识了_________的老麻雀;从《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我认识了_________的王戎。 5.周恩来在租界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_______ ”的含义,从而立志“_______。” 二、书写题 7、看拼音写词语 bīng   róng        róng   mǎ        cháng   shì        pǐn   cháng wèi   cháng       zhū   wèi        zhū   hóu        jìng   zhēng jìng   jì        jìng   zǒu        wéi   yī        wéi   dú 三、信息匹配 8、声音的变化: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风号浪吼                ②山崩地裂                    ③越来越大                ④隆隆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_____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____。再近些,那声音如同___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江面上依旧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9、阅读。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一个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集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杀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不过是刘邦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他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项羽果然上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的触角!动物学家们通过放大镜发现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_____________;蝴蝶的触角像一对___________;蛾子的触角像一片_____________;苍蝇的触角像一株多芒的____________;而白蚁的触角则像一串念珠。 ④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聚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动物学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轻碰它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从而找到雌蚊子;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1.下列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 B.蚂蚁知道江边有蜜糖吃 C.昆虫的触角有重要作用 D.科学家从昆虫身上受到启迪 2.在第③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正确的顺序是(            ) ①小麦穗   ②小棒槌   ③小胡子   ④羽毛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3.第⑦自然段中“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中的“此”指的是 (       ) A.雄蚊子发出的营营声 B.昆虫触角功能 C.宇宙飞船 D.蟑螂探头探脑 4.文章开头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        ) A.开篇点题,能引发读者思考。 B.突出刘邦的军师张良很有计谋。 C.说明无数蚂蚁让项羽上当的事实。 D.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 5.“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中的“有的”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做)文中哪个句子让你感受到动物学们对触角的观察研究非常细致?请你用“~~~”画出来,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感受。                                             五、语言表达 10、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 (一)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你们班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的四条小建议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句式转换。 1.我们骄傲地举起手。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 2.不是自己的东西,难道能拿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罗米修斯不会向宙斯屈服。(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蔡桓侯对扁鹊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的话不无道理。(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12、习作。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多姿多彩。请以“生活好比     ”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再将题目补充完整。如“一首歌”“爬大山”“怪昧豆”“万花筒”等。 2.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