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承蜩(tiáo)            缀满(zhuì)            强聒不舍(guā)            矫揉造作(jiāo) B.骈进(pián)            惊骇(hài)             俯拾即是(shí)            恍若月宫(huǎnɡ) C.恪守(kè)               云霓(ní)               间不容发(jiàn)          抽丝剥茧(bō) D.宽宥(yǒu)             汲取(jí)               李代桃僵(jiāng)        相得益彰(zhā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疏懒     勾当     末胄          如雷灌耳 B.虞候     检讨     瞋怪          诺诺连声 C.倾颓     喧哗     漫不经心   不知所措 D.浮燥     存恤     啰唣          剜口割舌 3、将下面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鲁迅先生说,“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 ②有的人也曾辛勤播种,但之后就不再耕耘浇灌,任由土壤干涸、万物凋零。 ③有的人也曾扬帆起航,但稍遇波浪就退却上岸,自欺欺人地等待“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④藏于温室、一味等待的旁观者,终将一无所获。 ⑤绚丽的梦境、漂亮的辞藻,并不等同于实际生活。 ⑥栉风沐雨、潜志笃行者,最终必有所成。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③①④⑥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不是去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思考。 C.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D.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其一)》中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5)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____________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_____ ③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 ④太守谓谁 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乙] 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暇甚 B.是岂不为六一乎/是非木柿 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聊以志吾之乐尔/志在千里 4.请用三条“/”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①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②在不同时期,欧阳修的乐分别是什么?(每句话都不超过10字) 在滁州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颖州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动,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文本二】 2017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劳动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很有必要 没有瞎耽误工夫 无所谓讨论 10% 16% 71% 学校劳动教育违约开设情况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33% 33% 34%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是 否 不清楚 3% 7% 18% 【文本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普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有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应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文本三第③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文本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主要靠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 D.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2.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作答。 3.请写出文本三的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针对文本一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请运用文本三的相关内容予以反驳。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运用的两个典故分别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颈联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句蕴涵的哲理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学校将举办第十届“校园科技节”,请根据下面的活动简案,代表学校拟写一份邀请函。 ××学校第十届“校园科技节”活动简案 【活动主题】崇尚科学,融合创新 【活动目的】培养科技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活动时间】2022年4月10日14:30—16:40 【活动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地点 14:30-15:30 科普知识展播 报告厅 15:40-16:40 实践应用比赛 报告厅 邀请函 尊敬的××: 您好!我校将于2022年4月10日举办第十届“校园科技节”,______ ××学校 2022年4月8日 七、作文(共40分) 本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请你运用这些方法,按照下面所给的提示发挥想象,接着下面的话写一个小片段。 两年后,百万富翁于勒敲响了我们家的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