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新乐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殉职(xùn)   狭隘(ài)       热忱(chén) B.坍塌(dān)   废墟(xu)       戳破(chuō) C.参差(cēn)   哄笑(hōng)   晕眩(xuàn) D.淫慢(yín)   微薄(bó)       纯粹(cuì)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捷  云宵  鉴赏  花团锦簇 B.和蔼  恭敬  渊博  恍然大悟 C.奥密  淋漓  盔甲  人声顶沸 D.羞惭  枉然  诅咒  浑为一谈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学习任何一门才艺都要有坚定的意志,倘若见异思迁,到头来必定一事无成。 ②老张与大李不和,他们的孩子却成了同桌,老张煞有介事,大李却全不介意。 ③这幅水墨山水画,画面花团锦簇,构图细腻精巧。 ④校庆当天,各届校友纷纷回到母校,一时间校园内外,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⑤随着对事件的深入追踪,我们惊讶地发现,真相和我们此前的猜测大相径庭。 ⑥熟悉的歌声从窗外悠悠飘来,我忍不住手打节拍,随声附和,轻轻哼唱起来。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安不忘危,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阴。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⑤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回清倒影。 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着我们向前去。 ⑦《<论语>八则》中体现“勤学好问”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②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③!” (《述而》) 有子曰:“礼④之用,和为贵。先王⑤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⑥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⑦不习乎?” (《学而》) 【注释】①叶公:叶,是春秋时楚国一地名。有个叫沈诸粱的人,字子高,任那里地方官,人们称他为叶公。②女:同“汝”,你。奚:为什么。③云尔:如此而已。云:代词,如此。尔:同“耳”,罢了的意思。④礼:指周礼。周代先王留下的仪礼制度。⑤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⑥节:节制,约束。⑦传:传授的知识。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不对   对:回答 B.斯为美     斯:这 C.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 D.传不习乎   习:学习 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与例句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先王之道,斯为美 A.礼之用,和为贵 B.不知老之将至 C.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下面对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公询问的对象是孔子,所以子路不回答。 B.从孔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勤奋、快乐且自信的人。 C.有子认为,和谐重要,但也要符合礼节。 D.从曾子言行告诉我们,做人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选自朱自清《春》) (1)简要分析文章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2)阅读文章第⑤段,请填空。 第一句从_____ 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第二句从_____ 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第三、四句从_____ 和_____ 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 (3)从描写角度上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古诗文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构成了一幅深秋的秋景图。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此曲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心理感受以及天涯游子的愁楚悲凉。 2.在《天净沙·秋思》这幅绝妙的晚秋图中,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这与“断肠人”的愁情一致吗?细细品味后,说说自己的见解。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说说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儿童教育上的不同。   中国人:小时候,父母先在自己的嘴里把饭嚼烂,再喂进孩子嘴里。稍大后,就一勺子一勺子喂,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看到祖母端着碗追着孙子喂饭的情景。吃什么,吃多少,父母说了算,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而对孩子吃饭的吃相却毫不在意:咂嘴喝汤;满嘴含饭,边嚼边讲话;剔牙打嗝;……都无关紧要。    美国人:当孩子自己能拿动刀叉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稍大后,吃什么,是饥是饱,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不过问。如果明明不饱,为了贪玩而挨饿,也是活该。却注重孩子吃饭的吃相,吃饭是很讲究规矩:吃东西嘴巴不能发出响声,不能端起盘子放在嘴边,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刀叉有响动,就必须向父母道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请以“最美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