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舞钢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ɡ)       撺掇(duō)              惧惮(dàn)              絮叨(dāo) B.怠慢(dài)             白羊肚(dǔ)             糜子(méi)             眼眶(kuànɡ) C.蓦然(mò)             磅礴(pánɡ)       渺远(miǎo)             辐射(fú) D.斡旋(wò)             怅惘(wǎnɡ)       褪色(tuì)          燎原(liá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沉稳        束缚        大彻大悟 B.骤雨        明淅        惊心动魄 C.飞溅        篷勃        叹为观止 D.晦暗        凝聚        嘎然而止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B.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在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豪情壮志,敢于迎接任何前所未有的挑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B.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D.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名句默写。 ⑴读书破万卷,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⑵ ,相伴过年华。葛天民《迎燕》 ⑶无边落木萧萧下,    。   杜甫《登高》 ⑷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⑸世有伯乐,    。   韩愈《马说》 ⑹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草色翠绿的句子是: ,   ⑻范仲淹《渔家傲》中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A.潭西南而望 B.中峨冠而多髯者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学而时习之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画2处)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是哪几句?这些语句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5)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人生三病 张培锋 ①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 ②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 ③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 ④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⑤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 ⑥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说: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 B.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 C.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①②段引出论题,③④⑤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 2.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 B.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 C.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生不老。 D.《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一场灾祸。 3.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古诗词赏析,回答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2.尾联中“万籁此都寂”和“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 (2)尝贻余核舟一 (3)神情与苏、黄不属 (4)其船背稍夷 (5)钩画了了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七、作文(共40分) 记叙文写作。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表达着相互的尊重;一声善意提醒,一次抬手相助,都传递着邻里的温情。当然,或许你是依山而居,傍水为邻,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些别样的友邻也会给你带来温暖、慰藉和感动。请你以“邻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