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n)     医疗        殖民地(zhí)            冷冷清清 B.鄙薄(bó)        脱离        拈轻怕重(zhān)       共产主义 C.纯粹(cuì)       实贱        晋察冀(jì)             自私自利 D.鄙视(bǐ)        佣挤        麻木不仁(má)          帝国主义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帐蓬  琢磨  硬朗  爆发 B.张扬       呼啸       流倘       添置 C.滚烫       干躁       酬劳       地毯 D.荒地       废弃       飘荡       水渠 3、下列句子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     ) A.演唱会在江北举行,从大剧院到市区,沿途街道门庭若市。 B.发令枪响后,黎明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夺得了金牌。 C.在自私自利者的心目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D.云雾山,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它以独特的云雾山水,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引着无数游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使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B.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努力的程度。 C.春天的南京是一个姹紫嫣红的季节。 D.就目前而言,我国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还需要大大提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将下列与雨有关的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张志和《渔歌子》)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①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注:①〔足〕使……充足。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①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 (2)①必不得已而去(                     ) ②相委而去 (                     ) 2.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D.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甲】【乙】两文所提到的“诚信”在涉及的面上有何不同?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蟋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⑫A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⑬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⑭B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⑮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⑯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⑰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⑱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⑲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⑳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㉑C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节选自郑振铎《猫》) 1.简要概括选文内容,并从文中找出花白猫的特点。 2.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 A.划线句子A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B.划线句子B没有使用神态描写。 C.划线句子C是对全文的总结,并且与文章开头相照应。 D.妻子买的鸟死了一只,这成了第三只猫悲惨命运的导火线,推动了情节发展。 E.从我对于花白猫的死十分难过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良知,善于自省的人。 4.从“我”和“猫”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B.本诗的前两句用凄神寒骨的边城夜色,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本诗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D.“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2.这首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绝唱”的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错误(标点符号除外),请找出并修改。 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最终是人民的梦。②梦在前方,路在脚下。③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艰苦劳动和辛勤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④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奋力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1)第 句:                                            。 (2)第 句:                                            。 七、作文(共40分)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见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15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