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冀州(jì) B.荷担(hè)        箕畚(qí) C.朔东(shuò)     雍南(yōng) D.河曲(qū)        魁父(kuí)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赋闲   晶莹   游逛   触目伤怀 B.避邪   苔痕   墓年   妙手偶得 C.视野   贱视   挺拔   积雪初溶 D.卑微   葺毛   蔓延   纵横决荡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对联“失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2)__________________,终为土灰。(《龟虽寿》) (3)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赠从弟》(其二)] (4)剧哉边海民,__________________。(《梁甫行》) (5)《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同时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龟虽寿》中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后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赠从弟》(其二)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梁甫行》一诗中突出天下环境不一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凄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惩:惩罚 B.杂然相许                                   许:赞同 C.叩石垦壤                                   叩:敲,打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甚矣,汝之不惠 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 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文章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老头,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 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点击进入初中学习小组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 2.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 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 3.“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请从下面的经典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校读书社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阅读该书。(不超过150字) A.《红星照耀中国》          B.《昆虫记》 七、作文(共40分) 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要求:(1)选题目一,先要补充完题目;选题目二,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600字左右,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