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学设计(15篇)

举报
资源描述
《阳光》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教学目标】 1、熟悉13个生字,会写“妈、午、放、合、收”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温和”的学问,懂得关怀老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学问? 2、今日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 齐读。 学习“棉”。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标一标自然段。 2、再读课文: 用“O”圈出文中的生字。 3、生字教学: ⑴小黑板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 自由读。 齐读。 ⑵擦拼音: 同桌互读。 指名读。 ⑶小组合作,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 “午”──“牛”区分。 4、再读课文: 选自己最喜爱的自然段读一读。 5、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想一想: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2、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答复的? (指导朗读) 3、小峰知道了这个“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温和”的学问,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自由读第5~6段) 4、理解“舒适地”: 用“舒适”说话。 5、奶奶起来发觉了什么,她是怎么说的?出示: “咦,棉鞋怎么这么温和?” 6、“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奶奶惊奇什么? 朗读时,要读特别怪的语气。 7、总结: 知道从小要关怀老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力量。 五、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七、扩展 除了棉被、棉鞋里,哪些地方还可以钻进阳光? 【课后记】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阳光》教学设计2 导入 1、嬉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开火车读全文。 读悟 1、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2、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耀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其次自然段。(小组争论) (1)、汇报。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3)、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直观的实物展现和课件相结合,加强了对难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用美丽的语言去朗读的热忱。) (4)、男女生赛读其次自然段。 3、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是学习的仆人,创设情境,让他们充分地体会阳光,在读中悟出阳光的美妙。) 4、阳光这么得意,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时机,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珍贵。)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加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阳光是捉不住的,阳光比金子更珍贵。) 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教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积存,读中评议。) 背诵 1、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 2、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盼望,它比金子更珍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射下安康幸福地成长!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觉了什么? 2、口头组词。 3、你还熟悉哪些“日”字旁的字? 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山、出”。引导观看这两个字,你发觉了什么? 2、学习新的笔画“竖折”,书空。 3、范写。(“山”的第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4、描红,练写,教师巡察指导。 5、展现学生作品。 (培育学生擅长观看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写字的方法,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体会到汉字的美。) 实践 1、争论:题目是“假设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舞学生课下想方法搜集材料,利用班会时间展现、沟通。 2、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播放歌曲《种太阳》) (这两项活动在教学中可任选其一。) 伴教锦囊 太阳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行星的光和热的源泉。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一般恒星,太阳是一个直径约1.4×106公里的气体球,外表温度约6000K,密度极其淡薄。在太阳外表温度最低的区域有少量的分子,但绝大多数物质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在太阳中心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环境中,发生着氢变为氦的热核反响,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以辐射的形式稳定地向空间放射,其中约22亿分之一的能量到达地球,是地球上的生物所需的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太阳是除地球以外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天体,而且是唯一的可以具体考察其外表构造的恒星,所以对太阳的讨论人们历来非常重视。太阳的寿命估量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了约50亿年。 《阳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回忆本组课文,引导学生专心体会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会依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3.默读例文,学习微小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会依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沟通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南梁时的文学理论批判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说的情感是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的,文辞又是随着情感的变化而抒发的。我们这个单元的一组课文,就是写实感抒真情的文章。在学习的过程中信任大家曾被朱自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慨深深打动,也曾为儿童时期史铁生第一次希望的失落而心酸……今日我们再一起重温一下吧。 二、沟通平台 1.小组沟通,回忆本组课文内容。 (1)《匆忙》和《那个星期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2.集体沟通。 各小组选代表参与集体沟通,增加大家的学习感受,稳固所学学问。教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写作时如何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明确: (1)融情入人。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腊八粥》中“八儿”对妈妈的催问、规划分粥的天真语态等,都表现出“八儿”盼着早点儿吃到腊八粥的急迫心情。 (2)融情入事。通过颇具情节的事例来表达感情。《那个星期天》中“我”站在街门口等母亲、站在门后等母亲等各种小事例、小举动把“我”着急而又兴奋的情感一一呈现出来。 (3)融情入景。这个“景”可以是环境,可以是景物。这样的例子有许多,《穷人》的开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桑娜对外出捕鱼未归的丈夫的牵挂和担忧;《那个星期天》中写道:“我感觉到四周的光线慢慢暗下去,慢慢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将景物的特色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同身受。“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缥缈”的不仅仅是光线,更是自己的“第一次希望”。 (4)直抒胸臆。把心里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沟通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 三、初试身手 1.出例如句一:始终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日最终同意了。 (1)指名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什么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留神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2)假如是你,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哪几个词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快乐、欢乐、感觉快乐得要飞起来一样……) (3)你现在正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想到回去就能看到妈妈给你买回来的心爱的小狗,你的心情肯定开心极了,这时你看路旁的景物会是怎样的?(颜色上是明媚的,情态上是得意的、活泼的……) (4)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路旁的一朵朵花儿似乎在向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似乎也在为我快乐。是不是和自己的心境很相衬?假如让你写,你会怎样写? 2.出例如句二: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个好时机没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 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嘲笑我。(懊丧、难过、难受……) 3.小结:看了刚刚的两个例子,我们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否有了肯定的感受了呢?花还是路边的花,鸟还是树上的鸟,但却消失了两种不同的情态,只是由于观景人的心情不同罢了。“我”看景物,景物就染上了“我”的情感颜色,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其次课时 习作例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习作例文,看看何紫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是怎样把这种变化表达出来的。 二、阅读习作例文一——《别了,语文课》,争论: 1.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表达了一个五年级的学生陈小允原来厌烦上语文课,不喜爱语文课,但当他马上移民海外,不再有学习国语的时机时,他的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感受到了国语的美妙,对故土、对母语的依依不舍,从而下定决心即使到了海外,也要好好自修国语。 2.读完全文,“陈小允”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开头时淘气、天真、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合格,将要移民时,开头懊悔、懊恼并渐渐喜爱上国语,下决心要好好自修国语。 3.是怎样写出他的这种情感的变化的? (1)前后比照写出情感变化。以前上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现在“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以前“不喜爱国语课”,现在觉得“课文内容饶好玩味”…… (2)用几个详细事例写出“我”对国语课的真实情感。 ①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图书《怎样学好语文》,感受到中国语文的丰富和美丽。 ②想起自己再也没有学习国语的时机,心里很难受,盼望把整本国语书一下子全学会。 (3)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表达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