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定西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俊俏(qiào) 臃(yōng)肿魁(kuí)梧 嗔(chēn)怪 B.怂(sǒng)恿 蜷(quán)伏芙(fú)蓉 悲楚(chǔ) C.斑斓(lán) 倏(shū)地感喟(wèi) 褴褛(lǚ) D.疯癫(diān) 温煦(xù)暮霭(ǎi) 嘟囔(nang) 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均无误的一项是(       ) A.慷慨(kài)     帐篷(péng)   废墟(xū)       薰衣草(xun) B.溜达(liū)     呼啸(xiào)   应征(yìng)   白桦树(huà) C.微薄(báo)     急燥(zào)     戳穿(chuō)   山毛榉(jǔ) D.酬劳(chóu)   坍塌(dān)     滚烫(tàng)   热腾腾(té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老头子的执迷不悟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骇人听闻,福岛核危机令人震惊。 C.他没有提出新的见解,只随声附和了几句。 D.北京艺术展开设了雕塑展览专场,展出的大量雕塑作品妙笔生花。 4、小红整理了组有关 “家国情怀”的写作素材,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B.面对国家民族危亡,夏完淳以少年的热血、英勇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 C.人总有一死,只要留得一颗赤诚的爱国忠心,永远在史册上闪耀光彩,就死得其所。 D.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动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填空: (1)《与朱元思书》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语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认为太学生“业有不精,德有不成”的原因是“_______”。 (3)《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为“_______,_______”。 (4)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仁在其中矣 B.志   博学而笃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 C.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D.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甲)文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_____________的态度,另一方面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学思结合等学习方法。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它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为什么“我”会说:“一定是猫,一定是猫!”,找出最恰当的一个答案(     ) A.因为“我”亲眼看见了猫咬鸟。 B.因为“我”不喜欢这只猫。 C.因为“我”本来就不大喜欢这只猫,加上它常对着鸟笼凝望,发现时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我”从主观上认定是猫吃了鸟,所以“我”肯定地说:“一定是猫。” D.因为猫会吃鸟。 2.文中第三只猫“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4.你认为文中的“三妹”是否是一个真正爱猫的人?请说明理由。 五、诗歌鉴赏(共5分) 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诗人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和暖,船行平稳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 (2)及其家穿井 (        ) (3)得一人之使(        ) (4)求闻之若此(        ) (5)身亡所寄(        ) (6)因往晓之 (        ) (7)若屈伸呼吸(        ) (8)只使坠(        )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地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顺、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请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②字迹应工整,卷面应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