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提升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泉香酒洌(liè)       伛偻提携(lǚ)        觥筹交错(gōng) B.朝晖夕阴(huī)       宠辱偕忘(jiē)       淫雨霏霏(fēi) C.樯倾楫摧(jí)        浩浩汤汤(tāng)     水声潺潺(chán) D.岸芷汀兰(dīng)     薄暮冥冥(míng)     金樽清酒(zū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策划   聪颖   狂忘自大   全神惯注 B.怡情   伦理   不求甚解   孜孜不倦 C.提练   劝诫   高谈阔论   咬文嚼字 D.要决   怀疑   因小失大   开卷有益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 B.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抢抓机遇,自暴自弃,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C.生活窘迫的沈复,自芸娘殁后常到城郊探望爱妻墓冢,每次都哭得不省人事。 D.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崀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C.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高处不胜寒,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就蕴含着在困难面前必须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乐观和洒脱的道理。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 (2)然后能自反也(        ) (3)诚能如是(        ) (4)令心意不驰走(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科学”就等于数理化? 郑腾飞 在很多人眼里,“科学”就等于数理化:是深奥难懂的公式,是稀奇古怪的仪器,是刺鼻难闻的试剂……我认为这是误解,我不否认“科学”应该包含这些自然学科知识,但不就只是这些。“科学”应该是一座金字塔。 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科学精神。包括好奇心、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能体会学习的乐趣、面对困难有勇气坚持下去等等。人类从诞生开始就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好奇心,不断探索,反复思考,不断尝试,这样,人类社会才一步步发展至今。 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上面一层是科学的认知方式,可以理解为科学方法。这有三个要素:事实、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事实”是指所有科学结论都要建立在确凿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做实验发现客观事实,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去发现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事实,比如地铁是怎么开动的、地底下也有动物等。“逻辑”是连接事实依据与科学结论之间的桥梁,也就是事实能否支持结论。“批判性思维”是指不迷信已有的结论,不固守现有的成果。学会提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举个例子: 问:干冰和普通的冰有什么不一样?(观察事实) 答:干冰会冒烟,普通的冰一般不冒烟。 问:干冰冒烟的原因是什么?(逻辑推论) 答:温度很低。 问:桌子上的菜冒烟,也是这个原因吗?(反思探究) 问:冒烟的东西还有哪些?这两种冰还有哪些不一样?(观察新事实) …… 总结一下如何提问。问事实:发现什么?有什么不同?问原因:A一定会导致B发生吗?还有其他原因吗?问可能:还有其他可能吗?这些问题即便一时答不出来,但这样的过程,会让人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并会有发现和创新。 金字塔的最表层是人们最容易看到的科学知识,数理化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我们要运用这些知识开始新的探索。 另外,有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DNA,我不这样认为。无论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学则须疑”表达的批判性思维,还是“学而时习之”提出的反复探究实证,都传递着华夏先人对于“科学”最朴素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如果没有孜孜不倦的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确实很难有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成就。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反思和发展,这本身也是面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科学态度。 1.作者把“科学”比作一座金字塔。请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标注右图金字塔①②两层的相应内容。 2.请根据上下文简析文章为何写“干冰”。 3.下列句子的含义与文章内容无关的一项是( ) A.我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圆、画三角形……我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马及时《王几何》 B.“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C.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索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D.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从体式上看是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爱情诗,全诗把别后相思写得缠绵悱恻。 B.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百花残”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是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用两个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虽别,但近在咫尺,互通信息的机会很多。 2.请简要赏析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画画面的主要内容(画中的文字不必介绍)。 (2)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志趣? 七、作文(共4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心中的明灯。 文题二: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