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概念和特征教学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举报
资源描述
36.1侵权行为概念和特性侵权行为概念 拉丁语称“tortus”,英语中“tort”,意思为扭曲、不法。日本称“不法行为”。我国大清民律草案“侵权行为”。英美法上侵权行为概念 因违反法律预先设定义务造成别人损害而产生补偿责任。大陆法上侵权行为概念 行为人由于过失侵害别人财产或者人身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以及依照法律尤其要求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其它致人损害行为。侵权行为性质:属于“事实行为”。即使没有些人直接行为,物件造成损害也构成侵权行为。第1页第1页36.1侵权行为概念和特性侵权行为基本特性 1、侵权行为是行为人侵害别人合法权益合法权益行为;2、侵权行为是一个违法行为违法行为;3、侵权行为通常是一个有过失过失行为;4、侵权行为是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行为;第2页第2页36.1侵权行为与犯罪关系侵权行为与犯罪古代法民刑不分,取代同态复仇侵权法早于刑法要求犯罪。罗马法公犯与私犯,后者分为“私犯”(delictum)和“准私犯”(quasi ex delicto)。侵权与犯罪相同点:1)都含有违法性;侵害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2)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3)两者能够聚合;4)大量刑法术语用于侵权法第3页第3页36.1侵权行为与犯罪关系侵权与犯罪不同点:1)法律依据不同;2)侵害对象不同:犯罪侵害客体包含民事权益和社会关系;3)法律后果不同4)社会危害程度不同;5)组成要件不同:过失、损害结果6)责任主体和责任能力不同7)目标不同:侵权责任以填补损害为目标第4页第4页36.1侵权行为与刑事责任关系侵权诉讼与刑事诉讼关系1)二者性质不同2)刑事诉讼能够附带民事诉讼,也能够单独提起民事诉讼,但均不包含精神损害赔偿.3)民事赔偿优先于刑事上罚金第5页第5页36.1侵权行为与行政法违法行为1、与行政违法行为区分:法律依据、责任性质、承担方式、承担责任对象不同。如交通违法行为与交通事故责任2、与违法行政行为区分:法律依据、行为主体、责任形式等不同。国家赔偿法与侵权责任法关系3、联络:二者能够竞合第6页第6页36.1侵权行为与债关系侵权行为与债1、相同点:都含有民事违法性,均产生民事法律责任,通常都采取损害赔偿形式;2、不同点:责任前提、违反义务性质、组成要件、归责标准、承担责任方式不同。在传统大陆法上侵权行为属于债发生原因之一,而英美法上二者相互独立。第7页第7页36.1.2侵权行为类型普通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1、普通侵权行为,指行为人基于过失基于过失造成别人财产或人身损失,由行为人自己承担责任自己承担责任民事违法行为。2、特殊侵权行为,指法律直接要求应当由责任人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包括:产品责任、高度危险责任、环境污染责任、地面施工人责任等;两者区别:1)前者法律只做概括性要求,后者系法律直接要求详细类型;2)前者采过失责任原则,后者可合用无过失原则等;3)前者为自己责任,后者也许是对于别人行为或事实承担责任第8页第8页36.1.2侵权行为类型自己责任侵权与替换责任侵权前者指加害行为人因自己过失造成他人损害时,自己承担赔偿责任侵权;后者指基于一定法律关系,对于他人加害行为造成损害,代替他人或与他人共同承担责任。替换责任包含:雇主责任、法人工作人员侵权责任及监护人责任区分1、归责标准不同2、加害行为类型不同,替换责任多为不作为第9页第9页36.1.2侵权行为类型人行为造成损害侵权与物件致人损害侵权物件致人损害侵权包含:产品责任、动物致人损害、建筑物及工作物致人损害等。区分意义1、归责标准不同2、责任主体不同第10页第10页36.1.2侵权行为类型单独侵权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依据侵权行为人人数划分。共同侵权行为在构成要件上需要共同过失,在责任上负共同连带责任作为侵权和不作为侵权按照侵权行为行为形式划分。不作为侵权行为须以法律上存在作为义务为前提。第11页第11页36.1.4侵权行为法概述一、概念:相关侵权行为定义和种类、侵权行为构成和责任承担民事法律规范总称。二、侵权行为法地位 1、在大陆法国家,侵权行为法是民法典中债法编一部分。2、在英美法国家,侵权行为法是一个独立法律部门。3、在我国,侵权行为法在民法通则中作为民事责任一部分而相对独立于债法,侵权责任法在未来民法典中将作为独立一编存在,有助于吸取当代侵权行为法发展结果。第12页第12页36.1.4侵权行为法概述三、侵权行为法历史发展 古代法时期:人身伤害从同态复仇发展到金钱补偿,标志侵权行为法诞生。罗马法时期:私犯和准私犯 近代大陆法:法国民法典上非因合意而发生债,为债原因之一。德国民法典上作为债编一部分,侵权行为之债。英美法:独立法律体系,独立于协议法。只有详细侵权行为,否认抽象侵权行为。详细侵权行为分为:侵害人身安全和自由、侵害名誉、侵害财产、干涉家庭关系、欺诈、过失行为、法律程序滥用等第13页第13页36.1.5侵权行为法功效指侵权行为法任务与目的,其在社会中发挥作用。侵权行为法功效伴随历史发展而改变,包括抚慰、实现正义、处分、威慑、补偿以及损失分散等。我国学者观点1、五功效说(王利明):补偿、保护与创设权利、维护行为自由、制裁与教育、预防与遏制2、三功效说:填补损害、教育与惩戒、分担损失与平衡社会利益(张新宝)补偿、处分、预防(杨立新)第14页第14页36.1.5侵权行为法功效1、损害填补功效(补偿功效):责令侵权人对受害人进行补偿,是受害人恢复到损害未发生时其“应有”状态。是最古老功效,含有不足,受到保险制度挑战。2、制裁和惩戒功效:表达法律对侵权行为否认评价。无过失责任兴起削弱了这一功效。3、损害克制功效:通过制裁克制故意侵权,加强注意义务,减少损害发生。4、损害分散功效:通过合理分散损害,维持社会公平。在无过失责任中最为明显第15页第15页侵权责任法危机侵权责任法危机含义当代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险制度完善造成侵权责任法损害补偿功效作用急剧下降。侵权法被认为“生存受到威胁”、“已经没落”。侵权责任法危机原因1、侵权责任法本身缺点1)举证困难2)损害补偿功效不足3)时间与金钱花费脱侵权行为法化现象第16页第16页侵权责任法危机2、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影响针对工业社会带来损害和风险,新社会风险理念形成。损害不是来自个人行为,而是来自于社会发展,应当由全社会承担。老式正义观转变“矫正正义”到“分派正义”第一方保险;责任保险(交通事故保险、产品责任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工伤保险、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等)第17页第17页侵权责任法危机责任保险对侵权责任法影响1、缩小了侵权责任法调整范围保险补偿大大减少侵权诉讼2、影响了侵权法功效发挥侵权责任法补偿功效被部分取代,威慑和惩戒功效也受到影响3、改变了侵权法归责原则促成了无过失责任普及第18页第18页侵权责任法危机社会保障制度以国家为主体公共福利计划,目的在于保护公民避免因失业、疾病、年老及家人死亡而造成收入起源减少,通过公共服务提升全体公民福利。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救助(最低生活救助)、社会福利(老年院、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对侵权责任法影响1、代替侵权责任(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等)2、填补侵权责任不足。侵权人无力补偿、无法发觉侵权人等;3、冲击侵权责任原则。如不考虑过失,限制免责事由等第19页第19页侵权责任法危机责任保险合用范围有限责任保险在本质上是寄生性保险制度本身缺点社会保障制度缺点资金起源有限覆盖面不足;补偿原则低,只补偿实际损害;第20页第20页侵权责任法发展趋势1、侵权法保护范围不断扩张1)从财产权、人身权等绝对权,发展到人格权扩张,营业权、第三人侵害债权等;2)从权利到利益扩张。“大学汤事件”,隐私保护等3)从私法上权利向公法上权利扩张。劳动权、受教育权、基本人权保护第21页第21页侵权责任法发展趋势2、侵权行为类型多样化,其在民法中独立性得到增强,逐步从债法中分离侵权行为法发展造成其条文增长,类型增多,又受到英美法影响,日趋庞大和独立。3、侵权法归责原则发展从单一过失责任,到过失推定责任、无过失责任广泛利用以及公平责任发展。第22页第22页侵权责任法发展趋势4、侵权行为法中过失客观化从主观过失“道德上可非难性”发展到客观过失对保护别人利益法律和规则违反。5、因果关系理论发展必定因果关系理论到相称因果关系理论,新型因果关系学说:市场份额说、法规目的说、举证办法多样化等第23页第23页侵权责任法发展趋势6、补偿责任多样化财产损害补偿、到精神损害补偿、处分性补偿、民事责任多元化第24页第24页我国侵权责任法立法背景(一)我国侵权责任法立法发展1、1987年实行民法通则中相关侵权行为条文共有18条;2、其它立法中关于侵权行为要求:环境保护法、产品责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费者保护法、反垄断法、反不合法竞争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食品安全法、国家补偿法、注册会计师法、律师法等法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共有78部法律中相关于侵权责任尤其法要求。第25页第25页侵权责任法立法背景(二)侵权司法实践发展全国法院一审受理侵权行为案件共计99.2万件,其中道路交通事故、产品责任、医疗事故、环境污染、工伤事故这几类大约占4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案件37万多件,产品责任4000多件,医疗事故1万多件,环境污染1000多件,工伤事故6000多件。其它普通侵权案件占59%。第26页第26页侵权责任法立法背景相关侵权行为司法解释:1988年落实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1998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解释、关于拟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补偿责任若干问题解释、年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补偿案件适使用办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等;第27页第27页侵权责任法立法背景(三)侵权责任法立法过程1、学者意见稿1)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律研究中心民法典侵权行为编234条2)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典侵权行为编97条3)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提议稿(第二稿)181条4)麻昌华绿色民法典草案之“侵权行为之债”136条第28页第28页侵权责任法立法背景2、立法机关草案审议过程1)12月,人大常委会审议了民法草案,“侵权责任法”,共68条;2)年12月,人大常委会对侵权责任法第二次审议,草案共88条。3)2010月28日,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三次审议,审议稿共91条。4)20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7月1日起实行。第29页第29页侵权责任法结构共12章92条第一章普通要求第二章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第三章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情形第四章关于责任主体特殊要求第五章产品责任第六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第八章环境污染责任第九章高度危险责任第十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第十一章物件损害责任第十二章附则第30页第30页中国侵权责任法主要特点(一)立法名称是侵权责任法而不是侵权行为法(二)是中国本土化元素和外国立法经验结合。英美法侵权行为类型化大陆法侵权行为普通化+类型化普通条款长处:1、立法简练2、法官能够灵活利用普通条款不足1、无法穷尽一切侵权行为,需要立法进行补充2、概括性极强要求需要高素质法官结论:普通条款加类型化要求最优第31页第31页中国侵权责任法特点(三)立法保护范围是“民事权益”,包含了“权利”和“利益”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该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并全方面列举了侵权责任法所保护民事权益范围,“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含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声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全部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觉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包含人格权、物权、知识产权和股权,但没有要求“债权”。1、权利范围是否穷尽?2、权利和利益怎样划分?3、怎样确定受保护利益范围?4、怎样区分利益和权利在保护上不同要求?第32页第32页侵权责任法中普通条款和类型化英美法作法侵权行为类型化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第二次)和美国侵权法重述(第三次)对美国侵权行为要求了13种基本类型英美法类型化长处:以便合用缺点:缺乏灵活性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