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举报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哮哮病病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64哮哮 病病l概述l病因病机l诊察关键点 l辨证论治l预防调护l结语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64一、一、定义定义l哮病是一个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哮病 概述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64二、二、文件摘要文件摘要l临临床床表表现现: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明确指出了哮病发作时特征。l病病因因病病机机:素问阴阳别论所说之“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l治治疗疗: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肺 胀 概述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64三、讨论范围三、讨论范围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肺 胀 概述引发哮喘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64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l 哮病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妥、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效失常。外邪侵袭外邪侵袭l病因病因饮食不妥饮食不妥 体虚病后体虚病后 l病机病机 l病因病机小结病因病机小结 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64三三.病因病机小结病因病机小结 l l(一一).病理原因病理原因l l(二二).病机关键病机关键l l(三三).病位及包括脏腑病位及包括脏腑l l(四四).病性病性l l(五五).病势病势(疾病演变及走(疾病演变及走(疾病演变及走(疾病演变及走势)势)势)势)l l(六六)预后预后病理原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引触。病理原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引触。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甚则累及于心。肺胀 病因病机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64诊查关键点诊查关键点 l诊疗依据诊疗依据l病症判别病症判别l相关检验相关检验喘证 支饮 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64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l辨证关键点l治疗标准l证治分类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64证治分类证治分类哮病辨证论治发作期冷冷哮哮证证 热热哮哮证证 寒寒包包热热哮哮证证风风痰痰哮哮证证 虚虚哮哮证证 喘喘脱脱危危证证 缓解期 肺肺脾脾气气虚虚证证 肺肺肾肾两两虚虚证证 哮病哮病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64哮病发作期辨证论治简表哮病发作期辨证论治简表证 型 主 症 兼症 舌 脉 治 法 方 药冷哮证热哮证寒包热哮证风痰哮证虚哮证喘脱危证哮病 复习题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1/64哮病缓解期辨证论治简表哮病缓解期辨证论治简表 l证 型 主 症 兼症 舌 脉 治 法 方 药l肺脾 气虚证l肺肾 两虚证哮病 复习题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64预防调护预防调护 l预防预防l调护调护 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3/64预防预防1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止因严寒空气刺激而诱发。2 2 依据身体情况,作适当体育锻炼,以逐步增强体质,提升抗病能力。哮病 预防调护 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4/64调护调护 1 1 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预防生痰生火,防止海膻发物;防止烟尘异味;2 2 保保持心情舒畅,防止不良情绪影响;3 3 劳劳逸适当,预防过分疲劳。4 4 平平时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品,以调护正气,提升抗病能力。哮病 预防调护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5/64结语l临床特征:临床特征:l病理原因病理原因:l病病机:机:l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哮病是一个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诱发。发病机理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6/64哮病复习题举例l(一)选择题:A型题.哮病主因是()A.宿痰伏肺B.外感风寒C.饮食不节D.情志失调E.劳倦内伤.哮病属寒邪外束,肺热内盛证时,治宜解表清里,最正确选方是()A.小青龙汤B.桑白皮汤C.越婢加术汤D.越婢加半夏汤E.小青龙加石膏汤(二)填空题:治疗哮病首要标准是,发作时,平时(三)简答题:哮病诊疗依据是什么?(四)叙述题:.试述哮病与喘证区分与联络.试述“痰”在哮病发病中意义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7/64谢谢大家!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8/64辨辨证证关关键键点点哮病 辨证论治哮病总属邪实正虚之证 发时以邪实为主,发时以邪实为主,当分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五类;未发时以正虚为主,未发时以正虚为主,应辨阴阳之偏虚,肺、脾、肾三脏之所属;若久发正虚,虚实错杂者,若久发正虚,虚实错杂者,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区分其主次。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9/64定义定义l l病名释义病名释义病名释义病名释义:l l临床特征:临床特征:临床特征:临床特征:呈重复发作性一个独立性疾病。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 哮在新华字典中即“呼啸”意思,如咆哮。在祖国医学中,很早即有“哮喘”病名。这里“哮”指声响言,是指喉中有哮鸣声;“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哮喘即是一个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不能平卧病证。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普通统称“哮喘”。但当代中医学为与喘证区分开来,故将此病定名为“哮病”。哮病 概述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0/64外外邪邪侵侵袭袭饮饮食食不不当当 一、病因一、病因肺胀 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或因吸人烟尘、花粉、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 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影响肺气宣降,津液凝聚,痰浊内生。过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或进食海膻发物,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塞气道。病病 后后 体体 虚虚 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造成肺虚。素质不强 肾精亏虚,阴虚阳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肺气不足,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1/64二、病机二、病机外邪风寒风热肺邪壅于肺气不布津痰饮食生冷酸咸、甘肥海腥脾聚湿(夙根:宿痰伏肺、肺气壅塞)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痰阻气道搏击有声发作病后(肺虚)肺气耗损气不布津起居体虚(肾亏)阴虚火旺灼津阳虚水泛缓解期冷哮热哮寒包热哮迁延日久虚哮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2/64病理原因:病理原因:ll痰产生,主要在于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对津液运化失常,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水精,肾不能蒸化水液,而致凝聚成痰,若痰伏于肺则成为哮病发病潜在“夙根”。因各种诱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这些诱因每多错杂相关,其中尤以气候改变为主。病理原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引触。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3/64病性病性 l1.哮病发作时病理步骤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l2.若长久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l3.一旦大发作时,每易连续不解,邪实与正虚错综并见。l肺肾两虚而痰浊又复壅盛,严重者肺不能治理调整心血运行,肾虚命门之火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阳亦同时受累,甚至发生喘脱危候。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4/64病机关键:病机关键:l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l哮病发作时基本病理改变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5/641、病变首先在肺: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为人身之藩篱。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以致肺之宣降功效不利,气逆于上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肺之主气功效失常,影响呼吸出入,肺气壅滞,还于肺间,造成肺气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6/642.继则影响脾、肾:v肺脾同病: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 运,则可造成肺脾两虚。v肺肾同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久 病肺虚及肾,金不生水,致肾气 衰惫,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 气喘日益加重,呼吸短促难续,吸气尤为困难,动则更甚。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7/643.后期病及于心:l心脉上通于肺,肺气辅佐心脏治理、调整心血运行,心阳根于命门真火,故肺虚治节渎职,或肾虚命门火衰,均可病及于心,使心气、心阳衰竭,甚则能够出现喘脱等危候。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8/641.痰浊:l痰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渐因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愈益潴留,喘咳连续难已。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9/642.水饮:l久延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从阴化为饮为水,饮留上焦,迫肺则咳逆上气,凌心则心悸气短;痰湿困于中焦,则纳减呕恶,脘腹胀满,便溏;饮溢肌肤则为水肿尿少;饮停胸胁、腹部而为悬饮、水臌之类。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0/643.血瘀:l痰浊潴肺,病久势深,肺虚不能治理调整心血运行,“心主”营运过劳,心气、心阳虚衰,无力推进血脉,则血行涩滞,可见心动悸,脉结代,唇、舌、甲床紫绀,颈脉动甚。肺脾气虚,气不摄血,可致咳血、吐血、便血等。心主血而肝藏血,主疏泄,为调血之脏,心脉不利,肝脏疏调渎职,血郁于肝,瘀结胁下,则致徵积。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1/64痰浊、水饮、血瘀三者之间又相互影响和转化l如痰从寒化则成饮;饮溢肌表则为水;痰浊久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瘀阻血脉,“血不利则为水”。但普通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2/64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1)若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若病因于热,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发为热哮如“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引发发作者,则发为外寒内热寒包热哮如痰浊伏肺,肺气壅实,风邪触发者,则发为风痰哮如重复发作,正气耗伤或素体肺肾不足者,可发为虚哮发作期发作期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3/64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2)缓解期l1.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无权,并因卫外不固,而更易受外邪侵袭诱发;l2.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养肺,反而积湿生痰,上贮于肺,则影响肺气升降;l3.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l或阴虚虚火灼津成痰,上干于肺,加重肺气之升降失常。l因为三脏之间相互影响,可致同病,表现肺脾气虚或肺肾两虚之象。在平时亦觉短气,疲乏,并有轻度喘哮,难以全部消失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4/64病理性质: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 不一样,且多以标实为急。不一样,且多以标实为急。1.外感诱发时则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2.早期由肺而及脾、肾,多属气虚、气阴两虚;晚期以肺、肾、心为主,气虚及阳,或阴阳两虚,但纯属阴虚者罕见。3.正虚与邪实每多互为因果。如阳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痰饮难蠲;阴虚则外邪、痰浊易从热化,故虚实诸候常夹杂出现,每致愈发愈频,甚则连续不已。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5/64预后:预后:l 哮病是一个重复发作,缠绵难愈疾病。l1.部分青少年患者,伴随年纪增加,正气渐充,肾气日盛,再辅以药品治疗,能够终止发作。l2.中老年及体弱患者,肾气渐衰,发作频繁,则不易根除。l3.如在平时亦有轻度哮鸣气喘,若大发作时易连续不已,可出现喘急鼻煽,胸高气促,张口抬肩,汗出肢冷,面色青紫,肢体浮肿,烦躁昏昧等喘脱危候。l 总之,哮病如长久不愈,重复发作,病由肺脏影响及脾、肾、心,可造成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之肺胀重证。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6/64溃溃溃溃 脓脓脓脓 期期期期 是是病病情情顺顺与与逆逆转转折折点点 顺证:顺证: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而渐少,腥臭味转淡,饮食知味,胸胁稍痛,身体不热,坐卧如常,脉象缓滑。逆证:逆证:溃后音嗄无力,脓血如败卤,腥臭异常,气喘,鼻煽,胸痛,坐卧不安,饮食少进,身热不退 颧红,爪甲青紫带弯,脉短涩或弦急。为肺叶腐败之恶候。哮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7/64哮病诊疗依据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多与先天禀赋相关,有过敏史,或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发前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