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操作技术专家讲座

举报
资源描述
预防接种操作技术涡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高 培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1页预防接种 v人们利用免疫学原理,将对应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经过适宜路径接种于易感者机体,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疾病特异抵抗力,提升人群免疫水平,到达预防对应传染病发生目标,这么人工免疫方法称之为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2页讲课提要v预防接种技术操作v1、皮内接种法v2、皮下接种法、皮下接种法v3、肌内接种法、肌内接种法v4、口服法、口服法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3页安全注射安全注射:指对接收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医护 人员不暴露于可防止危险,注射废弃物不 对他人造成危害注射v安全注射三要素:v1、对接收注射人不产生危害。v2、对实施预防接种者无危害。v3、注射后废弃物(针头、针管等)不会给公众带来危害。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4页皮内接种法皮内接种法 v1.1 适用疫苗:卡介苗。v1.2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v1.3 操作方法:v1.3.1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5页皮内接种法皮内接种法 v1.3.2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收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 15 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 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6页2 皮下接种法皮下接种法v2.1 适用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v2.2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7页2 皮下接种法皮下接种法v2.3 操作方法:v2.3.1 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预防在接种过程中乱动。v2.3.2 接种人员用1ml注射器配上5.5号针头,吸收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 40 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8页3 肌内接种法肌内接种法v3.1 适用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v3.2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v3.3 操作方法:v3.3.1 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预防在接种过程中v乱动。大年纪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手叉腰。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9页3 肌内接种法肌内接种法v3.3.2 用适当规格注射器吸收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10页4 口服法口服法v4.1 用于口服脊灰疫苗接种。v4.2 用消毒药匙将脊灰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咽下。v4.3 月龄小儿童,喂服脊灰疫苗时可将糖丸疫苗碾碎,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糊状服用,或将糖丸疫苗溶于5ml凉开水中,使其完全溶化口服咽下。v4.4 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许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11页预防接种普通反应v预防接种后发生与疫苗本身固有特征引发,对人体造成一过性生理功效障碍,主要发烧局部红肿,可伴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12页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v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效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失药品不良反应。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13页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v(一)因疫苗本身特征引发接种后普通反应;v(二)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v(三)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标准、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v(四)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v(五)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要求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健康情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v(六)因心理原因发生个体或者群体心因性反应。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14页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治标准 v1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v1.1 无菌性脓肿无菌性脓肿v1.1.1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1.1.1.1 注射局部先有较大红晕,23周后接种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硬结、肿胀、疼痛。v1.1.1.2 炎症表现并不猛烈,可连续数周至数月。轻者可在原注射针眼处流出略带粉红色稀薄脓液;较重者可形成溃疡,溃疡呈暗红色,周围皮肤呈紫红色。v1.1.1.3 溃疡未破溃前,有波动感。轻者经数周至数月可自行吸收。严重者破溃排脓,创口和创面长久不能愈合,有时表面即使愈合,但深部仍在溃烂,形成脓腔,甚至经久不愈。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15页1.1.2无菌性脓肿治疗无菌性脓肿治疗v1.2.1.1 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v1.2.1.2 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不宜切开排脓,以防细菌感染或久不愈合。v1.2.1.3 脓肿如已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且已形成空腔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还需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v1.2.1.4 有继发感染时,先依据以往经验选取抗生素,然后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按照药敏培养试验结果,选取敏感抗生素;换药时用3%硼酸溶液冲洗伤口,引流通畅。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16页1.2 热性惊厥热性惊厥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1.2.1.1 热性惊厥是指先发烧,后有惊厥,体温普通在热性惊厥是指先发烧,后有惊厥,体温普通在38以上,惊厥多以上,惊厥多发生在发烧开始发生在发烧开始12小时之内、体温骤升之时。小时之内、体温骤升之时。v1.2.1.2 发作突然,时间短暂,肌肉阵发痉挛,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发作突然,时间短暂,肌肉阵发痉挛,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角牵动,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部与口唇发绀,角牵动,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部与口唇发绀,可伴有短暂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可伴有短暂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v1.2.1.3 预防接种引发惊厥,多数只发生预防接种引发惊厥,多数只发生1次,发作连续数分钟,极少有次,发作连续数分钟,极少有超出超出20分钟者。有些儿童可表现为屡次短暂惊厥。分钟者。有些儿童可表现为屡次短暂惊厥。v1.2.1.4 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v1.2.1.5 惊厥应与脑炎,脑膜炎,破伤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脑水肿,癫惊厥应与脑炎,脑膜炎,破伤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脑水肿,癫痫,癔症发作等疾病判别。痫,癔症发作等疾病判别。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17页热性惊厥热性惊厥 -治疗治疗v1.2.2.1 静卧于软床之上,用纱布缠裹压舌板使口张开,并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v1.2.2.2 止痉,如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肌内注射,也可用10%水合氯醛,每岁每次1ml,灌肠。紧急情况下也可针剌人中。v1.2.2.3 可用物理降温和药品治疗退热。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18页1.3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v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过敏反应最常见,它是受同一个抗原(致敏原)再次刺激后出现一个免疫病理反应,可引发组织器官损伤或生理功效紊乱,临床表现多样化,轻则一过即愈,重则救治不及时或办法不妥可危及生命。常规分六大类(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小板降低性紫癜、局部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19页1.3.1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出现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症候群,发病呈急性经过,普通在输入抗原(致敏原)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病,出现胸闷、气急、面色潮红、皮肤发痒,全身出现皮疹,甚之因为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造成呼吸困难、缺氧、紫绀,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搏细而弱,血压下降,呈昏迷状。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20页1.3.1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治疗治疗v(1)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平静、注意保暖。v(2)马上皮下注射1:1 000肾上腺素,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0.33(1/3支)ml。如体重不明,用量为:2岁以下0.0625ml(1/16支);25岁0.125ml(1/8支);511岁0.25ml(1/4支);11岁以上0.33ml(1/31/2支)(注意:如受种者有心脏病史,应请专科医生会诊处理)。v(3)用肾上腺素1530分钟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宜用地塞米松,成人10mg,儿童5mg或每次0.10.3mg/kg稀释于10%葡萄糖水10ml后静注,并补充血溶量;儿童可用阿托品每次0.03mg/kg,或654-2每次0.31mg/kg稀释于510ml 10%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中静注,必要时每隔1530分钟后重复应用,至病情稳定。为阻止组胺释放,可给予氢化可松成人每300500mg,儿童每48mg/kg,稀释于5%10%葡萄糖液静滴。如经上述处理仍不缓解时,成人可加用去甲肾上腺素1.0mg加于5%葡萄糖盐水200300ml作静脉滴注(要严格注意不能注入血管外,以免引发局部组织坏死)。依据病情调整药品浓度及滴入速度,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1213kPa(90100mmHg)。待血压稳定后可逐浙减量,于10小时左右停药。儿童用量酌减。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21页1.3.1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治疗治疗v(4)发生呼吸衰竭,有条件时予插管给氧,或肌内注射洛贝林(山梗菜碱)30mg或尼可刹米250mg,呼吸停顿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和作胸外心脏按压,心跳停顿马上心室内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mg,儿童1岁0.25mg,14岁0.5mg,58岁0.75mg,9岁同成人。喉头水肿妨碍呼吸应吸氧,并作气管插管。v(5)烦躁不安者可肌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小儿58mg/kg,每次最大量不超出0.1g。v(6)基层单位作上述处理后,待病情稍有好转马上转院方便深入处理,或最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出现。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22页1.3.2 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皮疹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1)皮疹:接种疫苗后无其它原因而出现皮疹。v荨麻疹:最为多见,普通在接种后数小时以至数日发生。普通先在皮肤瘙痒,随即发生水肿性红斑、风疹团。皮疹大小不等,色淡红或深红,皮疹周围呈苍白色,压之褪色,边缘不整齐。皮疹重复或成批出现,此起彼伏,速起速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严重者融合成片,有奇痒。v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接种后37天。色鲜红或暗红。为隆起于皮肤表面斑丘疹,可见于耳后、面部四肢或躯干,多少不均,可散在发生或融合成片。v大疱型多形红斑:接种疫苗后68小时或24小时内注射局部及附近皮肤发生一至数个丘疹,并伴发烧,35天后发疹处出现水疱,疱液淡黄清楚不浑浊是其特点。有些可伴同侧淋巴结肿大。经治疗均可痊愈,预后良好。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23页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皮疹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2)其它症状v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哮鸣、咽喉水肿、声音嘶哑、鼻眼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发痒和结膜充血、流泪、眼痒;v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v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抽搐、意识丧失等。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第24页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皮疹 -治疗治疗v(1)轻症仅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西替利嗪等即可。口服苯海拉明,成人每次2550mg,儿童每次0.51mg/kg,每日23次。氯苯那敏(扑尔敏),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