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任丘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调羹(gēng) 舀水(yǎo)     弄堂(nòng)   校对(jiào) B.竭力(jié)   绞肉(jiǎo)   揩油(xié)     铁栏杆(gān) C.油腻(nì)     干枯(kū)       阖家(hé)       瞿秋白(qú) D.不济(jì)     干劲(jìng)    捆上(kǔn)     果戈里(gē)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赫然   卓越   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B.梳头   澎湃   目不窥园   警报叠起 C.抱歉   秩序   迥乎不同   昂首挺胸 D.哀微   独裁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3、选出下列成语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吴下阿蒙——吕蒙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B.半部论语——赵括   纸上谈兵——赵普 C.闻鸡起舞——祖逖   韦编三绝——孔子 D.老马识途——管仲   程门立雪——程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磁州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名句默写填空。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援引古人古迹、古语自慰自勉,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①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袁枚《卖蒜叟》) 【注释】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剌。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但微颔之(     )          (2)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     ) (3)老人自缚于树(     )   (4)但见杨双膝跪地(     ) 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B.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C.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D.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3.把甲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4.卖油翁和卖蒜叟都身怀绝技,作者写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鞭 (1)鞭王姓赵名四,身长不足五尺,精瘦,肤黑。 (2)赵四自幼家贫,两岁丧父,七岁丧母,尝尽人间辛酸。 (3)12岁那年腊月三十,天降大雪,年幼的赵四在东桑庄李员外家,讨得了两块玉米馍馍和一碗白菜粉条汤,一路小心翼翼往栖身的关公庙赶,上台阶时被地上一物几乎绊倒,定睛看时,是个羸弱潦倒的老头,单薄的破帽破袄破裤,在呼啸的北风中缩成一团,怀里却紧抱个黑布包裹的细长物件,用手一探,身有余温,赵四急忙将老人抱至庙内,生起火,将馍馍饭菜重新热了来喂老人,老人不说话,一把抢过去,狼吞虎咽吃了馍馍,喝尽了汤,吧咋吧咋嘴,倒头就睡。 (4)第二天,赵四出去讨饭,回来将讨的饭送给老人,老人亦不说话,仍是吃了就睡。 (5)雪,下了又化,年,来了又走,一晃正月就这样飘走了。 (6)一个早晨,天刚麻麻亮,赵四被老人从睡梦中拉起,见老人斜夹了包裹,老人不说话,只是拉了赵四,疾走至庙后松林空地,“噗”地抖开包裹,眼前竟亮出一杆奇特大鞭,老人这才道出了自己身份,并将一身绝活传给了赵四。 (7)那赵四天资聪慧,加之悟性又高,遂练得一身使鞭绝活,鞭梢过处,多少烈马亦乖巧老实,名震数十里。 (8)绝的是那杆鞭,鞭杆长七尺,全用生牛皮条丝丝绕就,鞭长一丈五,一丈二处有九个扣结,内有九枚铅块,名唤九珠连环,鞭梢一尺为狗皮割成。 (9)这杆鞭不懂门的即使身长体阔,依然打它不开。 (10)更绝的是“金龙三点头”,赵四站定,运气抖鞭,每走一步,会快速打出一鞭,而每一鞭打出,鞭出一声,抽回一响,落地又一响,真真奇绝。 (1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年,豫西沙河镇上驻扎一队日本兵,队长山本有三好,一马二色三杀人,多少无辜中国人被打个半死,用绳子捆了,拴在马后活活拖死,多少姑娘被摧残。 (12)这一日,山本又从别处弄来一匹烈马,马身长丈二,体高六尺,浑身雪白无半根杂毛,真是一匹好马,怎奈马没有驯,又踢又咬,没人敢近身。有狗子就把鞭王推荐给了山本,山本给赵四下了一帖,限三日到日本兵驻地,第四日不到,就要血洗沙河镇,不想,赵四一口应下。 (13)第三日,太阳初升之时,赵四已怀抱大鞭悄然立在山本养马大院。 (14)那马一见有人来,吸溜溜一声咆哮,四蹄腾空向赵四扑来,赵四闪身避过,旋即退到后院,那马扑了个空,拧身再扑,“叭”,赵四出手一鞭,这鞭法极其讲究,系用九珠连环下两环打马眼眶上两耳中下一穴道,马扑通卧倒。 (15)那马不服,打个响鼻,腾空再扑,但见赵四身轻如燕,耳听得声声脆响,马扑通一声四腿跪地,浑身哆嗦不止,赵四则稳稳落地,无声无息,鞭身亦轻盈收回绕到鞭杆上。赵四抛出四块灰砖,喝令马立在上面,马竟不敢动半步。 (16)山本早已惊呆许久,醒过神来,竖起大拇指,笑眯眯地来拍赵四的肩:“吆——西!” (17)赵四显出惊恐状,低着头,愣愣的,用手在自己脖子上比了一下,接着浑身发抖起来。 (18)山本哈哈大笑:“杀头的没有,留下马倌的干活!” (19)赵四竟笑呵呵地点了头。 (20)五日后,经赵四细驯,那马竟能通人性懂人语,跳跃腾挪矫健非常,山本每天爱不释手,骑个没够。 (21)这一日,山本带了一卫兵骑马去沙河镇炮楼巡查工事,骑在马背上得意扬扬,好不威风。 (22)沙河道里,茅草、芦苇有一人多高,森森立着。 (23)猛听得半空中一声哨响,那马忽地跳起,咚!把山本掀翻鞍下,山本一只脚被套在马镫上。又一声哨响,那马飞奔起来,路上乱石、树桩像把把重锤、尖刀,撞击、剐蹭,转眼间山本已肚破尸裂,卫兵提马来追,那马背上早已端坐一人,怀抱一杆大鞭,正是赵四。 (24)卫兵举枪瞄准,不料凌空飞来一鞭,鞭身绕着卫兵,鞭梢则缠住了枪托,赵四猛一抽鞭,人借马势,枪冲天放了一炮后,飞到了空中,鬼子兵亦被凌空抛出三丈远,落地当即气绝。 (25)赵四哈哈大笑,提马疾驰而去。 1.阅读这篇小说,将下列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帮助老人,获赠奇鞭。→______,掌握绝活。→将计就计,降服悍马。→神鞭建功,______。 2.第(3)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在呼啸的北风中缩成一团,怀里却紧抱个黑布包裹的细长物件。 3.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6)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老人不说话,只是拉了赵四,疾走至庙后松林空地,“噗”地抖开包裹,眼前竟亮出一杆奇特大鞭。 4.从文中看,那杆鞭“绝”在哪里?鞭技“绝”在哪里? 5.第(23)段中,作者两次提到“一声哨响”,有何用意? 五、诗歌鉴赏(共5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每位同学阅读完名著后要写读后感。请结合你的读书体会,为下列三本名著拟写读后感的主标题。(3 分) _____——读《骆驼祥子》有感 _____——读《傅雷家书》有感 _____——读《简·爱》有感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 “良言”好话,有益的话。比如师生间交心的话,家人间关切的话,朋友间规劝的话,陌生人宽容的话,书本上警策的话……好话还得好好说;长话可以短说,直白的话可以含蓄地说,严肃的话可以轻松的说,……说好话,好好说话,都会让人如沐春风。 请以“良言如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