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惘然(wǎnɡ)        褴褛(lǔ)          阔绰(chuò)        眺望(tiào) B.栈桥(jiàn)        拮据(jié)        瑟索(sè)            乱窜(cuàn) C.胆怯(qiè)          恣睢(suī)        寒噤(jīn)          炊烟(chuī) D.嗤笑(chī)          阴晦(huì)        潮汛(xùn)          掺杂(ch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B.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C.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D.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忘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你看他矫揉造作的样子,令人作呕。 B.1月9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C.由于保护不力,古墓被疯狂盗掘,墓中文物荡然无存。 D.做事失败可以重来,做人失败难以挽回。做事忌随心所欲,做人须严谨慎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唯一幸免的一个。 B.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大会。 C.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D.只要有勤奋、肯吃苦的决心,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其一)里说的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①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②____之意。 (2)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⑥预先。 (3)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____________之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 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别具特色的打树花 ①随着春节临近,蔚县大街小巷里的年味儿日渐浓郁。“树花广场”上聚集了不少人,超大鼓风机正在高速运转,大型炼铁炉里火苗子蹿个老高,师傅们还不停地往炉膛里添炭加铁。有人不禁就要问了,他们这是干什么? ②原来,他们在“打树花”。 ③“打树花”是河北蔚县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人们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 ④“打树花”这一习俗还有着独特的渊源。据说当年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闹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把溶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好似朵朵烟花盛开。这种特别的“烟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其热闹喜庆的氛围绝不输给拥有烟花的富人们,因此便有了每逢过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的民俗。 ⑤炼铁水是“打树花”最主要的准备工作。铁水用白口生铁、焦煤和青石三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经过高温炼成,每场表演将用去生铁1200多斤、焦煤四五百斤以及青石料若干。炼好的铁水温度高达1600多度,随着不断加温,铁水从排渣口喷涌射出,还没表演已经蔚为壮观。 ⑥“打树花”的场面既刺激又宏大。正式开始前,广场上举行了一段民俗表演。随着鼓声雷动,灯笼舞和跑旱船首先展现,最为庄严的要数“祭炉”仪式,表演者在巨大的炉筒造型前膜拜,然后用动感的舞步表达对新一年风调雨顺的祈福。夜幕降临,匠人们把砸碎的铁器装入炉中,为晚上的活动做着准备。待滚烫的铁水被倒进城墙前面的盆子里,一位师傅就上场了。在鼓风机的作用下,上蹿的火苗和炉底被吹出的炭花跃跃欲试,打树花活动即将开始。打树花铁水的温度可以高达1300多摄氏度,稍不注意就会烫伤,所以打树花都是由经验丰富而且胆识过人的高手艺人操作。他们表演的时候戴上用水浸湿的帽子,并且把老羊皮袄反过来穿在身上,这样可以防止被飞溅出来的铁花烫伤。只见艺人把手中在水中浸泡了3天的柳木勺子伸向铁水,火苗子一下就蹿了起来。当他把一勺铁水奋力抛洒向城墙的时候,一颗颗珍珠般大小的红色水珠“哗”的一下,炸成了一簇簇小伞状的金黄色火花,顺着城墙向远处四散开来,观众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一片惊呼。 ⑦“打树花”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蔚县打树花”连同“蔚县古壁画”“蔚县常平仓”两大文化遗产项目一起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典型的逻辑顺序,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打树花”的。 2.认真阅读文章第⑥段,写出“打树花”的具体过程。 __________→炼铁水→舀铁水→__________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人们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选文第⑤段“铁水用白口生铁、焦煤和青石三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经过高温炼成”中,加着重号的“按照一定比例”为什么不能删掉?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七、作文(共40分) 根据要求作文。 大自然拥有阳光,万物才显出生机与活力;生活中拥有阳光,人们才能享受温暖与甜蜜。也许,阳光是一种关爱;也许,阳光是一种心态;也许,阳光是一种追求;也许…… 请以“阳光”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