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评估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亢(kàng)奋            羁(jī)绊             两栖(qī)             戛(gā)然而止 B.糜(méi)子             褶(zhě)皱          追溯(sù)             神色怅惘(wǎng) C.眼眶(kuāng)          闭塞(sè)            斡(wò)旋             草长莺(yīng)飞 D.家眷(juàn)            束(shù)缚          冗(róng)杂            销(xiāo)声匿迹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卑鄙  劫难  赋予  袖手旁观 B.缅怀  稀疏  彷徨  不知所措 C.襁褓  萌发  驰聘  格物致知 D.趋势  寒噤  思慕  不修边幅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丽高速修好后,大理到丽江的交通状况将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B.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未来要继续走改革开放,富国富民。 C.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但要严明纪律,还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 D.如今,不仅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淘宝一族”的行列。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填空。 (1)室中更无人,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 (4)“_______,______”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公使及其爪牙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蛮横嘴脸。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世说新语》) (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廨:官署。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见(          )       ②策之不以其道(          ) ③登车揽辔(          )          ④吾之礼贤(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 4.甘为“常马”,也不期待“太守”的赏识,你能否接受?坦诚地谈谈自己的想法。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崔立的《父亲是一盏灯》,完成后面小题。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看不到灯光,就意味着看不到走出去的希望。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闪着一双绿光眼的狼、碗口粗的蟒蛇、吸血的蝙蝠,各种千奇百怪的野兽,还有…… 儿子想哭。儿子说:“爸,我害怕。” 儿子说:“爸,都是我的错,要是听你的就好了。” 儿子还说:“爸,我们不会真的被狼吃掉吧?” 父亲忽然笑了,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没那么可怕的,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儿子拉住父亲的手,说,“爸,那我们赶紧走吧。” 父亲说:“好啊,你跟好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还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不知又走了多远的路,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不知又过了多久,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到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追债的上了门,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种: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想过逃跑,可是往哪里逃呢?更何况,这个时候,外面一定有人盯着自己,想逃,没那么容易!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钱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1.请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父亲是一盏灯”的理解。 2.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4.这篇文章对父亲描写最多的是?刻画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5.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磐音。 【乙】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两首诗中均用了一个“空”字。请分析两个“空”字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词语。 (1)登时: (2)几回回: (3)脑畔上: (4)鸡毛信: 七、作文(共40分) 请以“走近你,才知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