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或许,你早就听闻青岛的红砖绿瓦和碧海蓝天,但你可能从未知晓,青岛的一个小小离岛,一年四季秀美如画,无斧凿之痕而浑然天成,能让你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扰,感受“复得返自然”的乐趣,那便是你未曾到达的竹岔岛。 A.hǎo     xiāo       záo     hùn B.hǎo     xiǎo       záo     hún C.hào     xiāo       zǎo     hún D.hào     xiǎo       zǎo     hù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睿智     宽宥     贸然     富丽堂皇 B.琉璃     游弋     恪守     断章取意 C.禅师     园满     征引     郴郴有礼 D.埃及     凌驾     栖息     鸠占雀巢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毕业典礼后,大家郑重其事地向班主任张老师深深地鞠躬道别。 B.李博士的精彩演讲,打开了听众的视野,听众们觉得他今天真是贻笑大方了。 C.在广西农村水中斗牛现场,围观者可谓水泄不通。 D.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祖国的情感与日俱增,立志把青春奉献给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我校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 B.随着5G技术的诞生,用智能终端分享3D电影、游戏以及超高清画质节目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C.为了应对复杂的海上形势,保障我国领海安全,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D.电影《少年的你》将“校园欺凌”送上了热搜,相关学者呼吁尽早解决中小学生欺凌时有发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蒹葭采采,_________。(《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5)何处望神州?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万里桥记 (宋)刘光祖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祎聘①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厥今天下,兼有吴蜀。朝廷命帅,其远万里。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②而思仿佛③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酾④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如公所怀,风景抑末⑤耳。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知公莫如光祖。 (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有删改) 【注】①聘:访。②勋庸:功绩。③仿佛:相仿。④酾;疏导。⑤末:非根本的。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孔明没又千载象(没:去世) B.其说虽殊(殊:奇特) C.孰不怀古以图今(图:谋划) D.记其大者而遗其细(遗:舍弃)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 (2)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 3.本文题为“万里桥记”,为何多处提到诸葛亮?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请阅读下面节选语段,回答相关问题。 ①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②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动。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③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 ④智深对林冲道:兄弟,此去沧州不远了。前路都有人家,别无僻净去处,洒家已打听实了。俺如今和你分手,异日再得相见。”林冲道:“师兄回去,泰山处可说知。防护之恩,不死当以厚报。”鲁智深又取出一二十两银子与林冲,把三二两与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本是路上砍了你两个头,兄弟面上,饶你两个鸟命。如今没多路了,休生歹心。”两个道:“再怎敢?皆是太尉差遣。”接了银子,却待分手,鲁智深看着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的头,硬似这松树么?”二人答道:“小人头是父母皮肉,包着些骨头。”智深轮起禅杖,把松树只一下,打的树有二寸深痕,齐齐折了。喝一声道: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与这树一般。”摆着手,拖了禅杖,叫声:“兄弟保重。”自回去了。 (1)以上语段选自名著《水浒传》,这部英雄史诗般的小说,鲜明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题,以上选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节内容的节选。 (2)班上准备把这一故事情节排成课本剧,你来当导演,请你给说说戏:鲁智深出场,先写“雷鸣也似一声”和“铁禅杖飞将来”,请你说说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 (3)排课本剧,选主角是关键,你准备招募一个怎样的人来扮演鲁智深? (4)第④段画线部分是重头戏,请你给演鲁智深的同学说说怎么演好这场戏。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________________请你说说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欣赏漫画《兔子和萝卜》,按要求作答。 (1)请概述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按要求作文 (一)话题作文 常常仰视会使自己变得自卑;常常俯视会使自己变得自傲;唯有平视才能客观看待事物、与人平等相处。有了平视,世界才有和平;有了平视,社会才会和谐;有了平视,自我才能平和。 请以“平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半命题作文 “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________”为题(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4)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