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四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提升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hán     jìn)。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gǔ   gǔ)如泉。 C.我们拾级(shí   jí)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 D.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 wǔ   mèi)动人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真情实意   左右逢圆   含蓄委婉   俯拾即是 B.如泣如诉   五体头地   时过境迁   水银泻地 C.高谈阔论   鸦雀无声   抑扬顿挫   百变不穷 D.屏气凝神   奇伟磅薄   童趣盎然   铿锵激越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这道难题,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老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人情事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自身的特长。 B.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公众之所以引起“愁吃”恐慌的原因,与少数媒体夸大其词的宣传不无关系,他们动辄以“致癌”“致死”定论,放大了食品安全问题。 D.临沂作为一个文明城市,近年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依照“助减排、促低碳”原则,临沂全城推广“公共自行车”。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 (1)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5)崔颢在《黄鹤楼》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艰难,但不羡慕他人并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 明日过桃源县,至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汨。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节选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从口入/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则有心旷神怡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语段(一)中写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明了什么?  4.语段(一)(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①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甚至禁止燃放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②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③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④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轩,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古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⑤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一种奢侈。 ⑥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吹唱。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晴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⑦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⑧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1.文章叙述了哪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2.第⑥段面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结构上运用了前后呼应的手法。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B.文章主要叙述了两种消失的年声,因为这种声音的消失,让作者感到最遗憾,也对过年减少甚至禁止燃放鞭炮流露出不满之情。 C.文章第三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关于消失的两种年声的叙述。 D.在作者看来鞭炮声、“踩岁”声和大年初一卖金鱼的吆喝声都属于浪漫主义的,也是年的内涵之一。 E.文章表达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对消失的传统习俗的遗憾和惋惜。相较当前的过年文化,作者更喜欢那些逝去的日子。 4.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行路难》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面对《行路难》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2.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生动描绘一下画线诗句所呈现出的景象。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请你找出《行路难》中同样对钓鱼有所隐喻的诗句,并借助它帮你推测一下孟浩然写这两句诗想表达怎样的言外之意。 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 孟浩然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专题探究是名著深度阅读的有效方式之一,请根据示例,为《傅雷家书》再设计一个阅读探究专题。 示例:傅雷的教子之道 七、作文(共40分)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懂得珍惜”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自选角度确立文章的主旨。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