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提升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áo)。 B.——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fǔ)烂在土地里面。 C.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guàn)冕你戴着。 D.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y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非友好关系是双方风雨同州、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B.虽然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孜孜不倦地在各种动物面前摆上镜子,但均以失败告终。 C.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垂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D.央视春晚上,蔡明将一个退休老人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搏得大家一致好评。 3、下面加着重号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C.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D.在这里,自然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自然的美,伦理的美综合为美的极致。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是可以得之于自身。 B.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C.你是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 D.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若夫淫雨靠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①;暮则傃②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③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释:①表:外,云表就是云外。②傃:面向,向着。③挹:斟酒。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薄暮冥冥   薄:_______ ②沙鸥翔集   集:______ ③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焉:_____ ④或立于陂田 或: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迁客骚人登楼观景,观萧条之景则易生悲情,观美景则易生愉悦,情随景迁。 B.乙文第一段,叙写山人在早上放鹤、傍晚收鹤的隐士生活,介绍了放鹤亭得名原因。 C.乙文第二段,作者拜见山人,在与山人交谈中,阐释了自己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甲乙两文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都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无比向往之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对比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是:________,众邻居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是: _______。 3.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4.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是:_______。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 5.(甲)(乙)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请从上边两段文字中摘抄一例你最为欣赏的动作或语言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颔联,运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B.【乙】诗颈联中,“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其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的人生态度。 D.《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 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反映,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和享受,如公正严谨的藤野先生,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等;而创作这些作品的文人墨客们也能激发我们内心的好奇和爱意。 请以“我心中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