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zhòu) B.未若柳絮因风起(xù) C.即公大兄无奕女(yì) D.白雪纷纷何所似(shì) 2、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jiāo)     仿膳(shàn)   瘫痪(huàn) B.爆怒(bào)          沉寂(jì)               侍弄(sì) C.捶打(chuí)        央求(yāng)            絮叨(dao) D.决别(jué)          烂漫(màn)            淡雅(yǎ)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谈论本地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故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艺术境界相近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论语》十二则(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贤哉, 回也! ____________,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论语》是先秦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它与《大学》 《中庸》 《孟子》被合称为“____________”。 (2)在横线A、B处填上正确的句子。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语段①和②都谈到了与学习有关的观点,而语段③和④都着重阐述了______________方面的观点。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济南的秋天 老舍 ①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象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④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 吧?大明湖夏日的茶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⑥要知济南的冬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选自1931年3月《齐大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文章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理解填空。 (1)所选短文第①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____;该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水的“质”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段中“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中加点的“秋”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文段划分层次。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4.文句赏析 (1)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中上帝对济南的恩赐? (2)第③自然段中写山腰的变化,作者一连用了六个“忽然”,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最后一句“要知济南的冬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文中的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谭嗣同的《潼关》中“秋风吹散马蹄声”都写到了“秋”,点明了作诗的时节,你认为这两个“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2.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李商隐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家人团聚后的情景,以此表达对远方家人的深挚思念。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也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B.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诫子书                       诫: 书: (2)夫君子之行                 夫: (3)俭以养德                      以: (4)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 明志: (5)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 (6)淫慢则不能励精淫:  慢: (7)年与时驰                      驰: (8)遂成枯落枯                  落: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 家,多么温馨的名字,每个人都有父母,都来自不同的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组成了一个家庭。这是一个充满关爱、充满亲情的家,家中乐趣多多。 请以《家庭趣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