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模考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佛门(fú)            蜩翼(tiáo)        哭丧着脸(sàng) B.禅师(chán)        旁骛(wù)            强聒不舍(guō) C.赦免(shè)          亵渎(xièdú)       言不及义(jí) D.调和(tiáo hé)   妄想(wàng)        旁征博引(bó)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心无旁鹜        断张取义        富丽堂皇        彬彬有礼 B.大发雷霆        自吹自擂        疲惫不堪        附庸风雅 C.丰功伟绩        矫柔造作        金戈铁马        不可明状 D.絮絮叨叨        扭捏作态        形消骨立        不知所错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的托举之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入“天和”核心舱。 B.通过《沁园春·雪》中壮丽的景物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词人博大的胸怀和雄伟的气魄。 C.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实现在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 D.一些孩子玩了“水晶泥”后,手部、眼部出现红肿的症状,是因为这些产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硼砂的原因。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 (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4)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乌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指朝廷。 B.微斯人                              微:少。 C.树林阴翳                           翳:遮盖。 D.客此                                 客:客居。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览物之情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醒能述以文者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问其姓氏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而不知人之乐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A.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惊异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B.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C.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D.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时惊异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段短文中,面对世事或人生的浮沉,作者的情感有别:甲文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乙文的随遇而安中是怡然平和;丙文的率性任真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B.三段短文中的一些句子表达也颇有深意:甲文“微斯人,吾谁与归”暗含滕子京,以此规劝勉励好友;乙文末“太守谓谁”的问与答,解开全篇悬念,余音绵绵;丙文“问其姓氏”而不言姓氏,则暗含诀别之意、家国之思。 C.三段短文的表达方式各有异同:甲文以议论、抒情为主;乙文在叙事中,融入议论和抒情:丙文在叙事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描写。 D.三段短文中都有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甲文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抱负;乙文则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丙文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包含了作者对“痴”字的称赏。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一匹被鞭打的马 禹正平 ①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的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牛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评呀!”其实,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离不开外界的鞭策。有时是一句苛刻的责备,有时是一次严厉的惩罚,有时甚至是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 ②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面对苛刻的责备,不要一味地觉得委屈,更不能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而应该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试想,若不是关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么会批评你呢?正因为在批评者眼中,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马”,所以才会批评你。因此,面对各种责备,应该坦然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关心和爱护你的人。 ③有时候,遭遇特别严厉的惩罚,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人,是一个值得批评帮助的人。如果一遇到处罚,就极力进行辩解,只找客观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两次还可原谅,次数多了,别人便会对你失去信心,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忍受各种委屈,才能完善自我。 ④有时候,遭遇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说明你已具备了相当的素质和能力,但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而这些挑剔给了你一个臻于至善的机会,帮助你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内涵,使你每临大事有静气。 ⑤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策,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继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庸;另外一些人,在鞭策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顶峰。 ⑥选择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还是当一头不被鞭打的牛,将是你人生辉煌与平庸的分水岭。 (摘自《光明日报》) 1.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③、④段这三个论述语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4.同样是讲“鞭马”的道理,下面材料能否作为本文论据?请说明理由。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韩愈 唐 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材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之心更加坚定。 B.“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既写天气恶劣,连马匹都不敢向前,又暗指政治环境恶劣。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作者听到笛音,看到了下棋的人,生发了对亡友的怀念和恍如隔世的感慨。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表达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现了诗人“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决心。 B.《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豁达乐观的胸襟。 C.这两首诗都是诗人被贬官之后所作,都含有一种凄楚难言之情。 D.《左迁至蓝关示任孙湘》在激愤中表达报国志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则自始至终贯穿着抑郁难平的悲愤。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画画面的主要内容(画中的文字不必介绍)。 (2)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志趣? 七、作文(共40分)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__________从未走远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师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师襄子深拜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