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骈(bìng)死于槽枥之间 B.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 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才美不外见(xiàn)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卑鄙  劫难  赋予  袖手旁观 B.缅怀  稀疏  彷徨  不知所措 C.襁褓  萌发  驰聘  格物致知 D.趋势  寒噤  思慕  不修边幅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明的经真,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成语不属于儒家之道的选项是(        ) A.温良恭俭 B.见贤思齐 C.克已复礼 D.杞人忧天 4、下面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走向强大、复兴,就必然会有人牺牲和付出。 B.作为籼粳水稻杂交第一人,马荣荣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C.抚顺是全国最早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城市,且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抚顺从未停止学雷锋的脚步。 D.教育部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按要求默写相关古诗文名句。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 (3)呜呼!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 (4)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 (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西京杂记》) 【注】①逮:及。②穿壁:在墙上找洞。③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④资:借。⑤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而________   大姓________   偿________   怪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第③段中的“实验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他的错误是什么?作者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 3.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①。谁见汀洲②上,相思愁白苹③。 【注释】①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②汀洲:水中可居之地,这里指江岸。③白苹:一种水草,花白色。 1.甲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蕴含哲理,请简要分析。 2.请对乙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一联中的“空”字作一点赏析。 3.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感情的基调不相同。甲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而乙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文段中有一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过去五年,八项规定成为改变中国的一个关键词,让党风政风不仅明显改善,民风社风为之一新,也以动真碰硬、持之以恒的力度,进一步唤醒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敬畏之心。②诚如古人所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③这正是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的原因所在。 有语病的句子是:_______。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