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即墨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莽莽(mǎng)            分外(fēn) B.妖娆(ráo)             稍逊(xùn) C.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àn) D.数风流人物(shù)   今朝(zhāo)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游 风骚 锐不可挡 红装素裹 B.黎明 嘶哑 为富不仁 盎然生机 C.愚顿 娉婷 眼花缭乱 诚惶诚恐 D.飘逸 流盼 白首起家 重岩叠障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勤奋努力历来是事业有成的不二法门。 B.旧社会人们常遭受饥饿,现在可以饱食终日了。 C.王教授学识渊博,写起文章来能随意地断章取义。 D.李老师讲课生动有趣,讲起来强聒不舍,同学们都喜欢听他的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 (1)________,君子好逑。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流从之,________。 (3)焚膏油以继晷,____________。 (4)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 (5)余闻而愈悲。孔子曰:“________。”吾尝疑乎是。 (6)这正如地上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公内刚外和,好施与,置义庄里①中,以赡族人,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姓名。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②,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里:故乡。②羌:中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 (1)【甲】文作者是 _________(人名),即【乙】文中的“_________”。 (2)翻译【甲】文画线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解释【乙】文加点的词语。 ①皆能道其姓名 _________ ②及其卒也_________ (4)下列对【甲】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心态的平和。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政治追求。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人生理想。 D.“微斯人,吾谁与归”是被贬谪后的困惑与迷茫。 (5)【乙】文通过主人公①常自诵以明志;②_________等言行,从正面表现其人格魅力。又通③_________;④_________等具体言行,从侧面凸显其深远影响。 (6)【甲】文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从【乙】文看,主人公实际上是具备了“古仁人”的诸多精神品质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①_________ ②性格外柔内刚,乐善好施。 ③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②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③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④“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⑤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⑥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⑦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        ⑧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⑨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⑩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⑪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⑫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⑬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⑭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我”家的生活明明非常拮据,可是为什么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2.小说总要通过人物的表情、语言来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请仔细阅读和揣摩下面的文字,并结合全文,回答如下三问。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1)请说一说,母亲为什么吓一跳? (2)“这个人”明明是于勒,为什么母亲不说,还说是“流氓”? (3)父亲指着女婿使个眼色,母亲为什么没再往下说? 3.【材料一】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材料二】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 这两篇小说都从“我”的角度来观察世态人情,请分析两个孩子的形象,并说说以孩子为视角讲故事对主题的表现有怎样的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水调歌头》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前的小序,不仅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缘由。也表明了词人中秋对月,心中难抑对手足兄弟的思念之情。 B.词的上片以问月开篇,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又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他情感的波澜起伏。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词人却因被贬内心压抑痛苦难以入眠。 D.词的下片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为议论,情感变得通透豁达;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情感热烈而奔放。 2.苏轼在这首词下片问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又自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他的回答。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文段中第①③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代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我国首次,而且也是全球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④这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1)第①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 (2)第③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 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 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