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稍逊(xùn)分外(fēn)风骚(sāo)摇曳(yè) B.嘶哑(sī)鲜妍(yán)腐烂(fǔ)娉婷(pìn) C.柔嫩(nèn)翅翼(yì)冠冕(guàn)枉然(wǎng) D.忧戚(qī)咏赞(yǒng)飘逸(yì)..汹涌(yǒ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重其事       置之不理       孜孜不倦       前扑后继 B.断章取义       刻骨铭心       神色张惶       歇斯底里 C.间不容发       与日俱增       根深蒂固       不求甚解 D.心无旁骛       契而不舍       恃才放旷       自欺欺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园林中,匾额、刻石,碑碣等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往往对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B.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C.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古以来,南京人才辈出,南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乡就是建康人。 B.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班委会讨论并通过了班级文明公约。 D.通过这些事实,使我们认识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望长城内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 (5)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6)知汝远来应有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 (8)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发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B.属引凄异   属:属于 C.是日更定   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D.余强饮三大白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B.不以疾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及下船   及郡下,诣太守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A.等到冬末到春初的时候,(就可以看见)向来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清楚地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等到冬末到春初的时候,(就可以看见)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渭水,都清楚地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同是写景,但是在材料安排上略有不同,【甲】重在写景,【乙】文则是写景、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休,写景是表现的重点,巧遇是叙事,目的是抒情。 B.两篇文章都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不同的是,【甲】文同时表达的是对三峡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乙】文表达的则是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C.两篇文章的语言都简练自然、不事雕琢,但是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在写景方式上则都主要采用了大笔点染和白描相结合的手法。 D.两篇文章都采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甲】文中以猿声和渔者歌渲染三峡秋季的萧瑟气氛,【乙】文中则以舟子的俗衬托作者的痴。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景 贾平凹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供人歇身的石凳儿空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留,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弄他的箫管吹着,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绒绒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驴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下,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为水珠,亮晶晶的挂在长毛上。 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起来。 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 “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 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出来,也没有死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结了。”他们笑着、叫嚷着回去煨烧酒喝了。 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 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 “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 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蜕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 “我在作诗。”他说。 “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 “你在干什么?” “看绿。” “绿在哪儿?” “绿在树枝上。” 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 “你还看到什么了?” “太阳,太阳的红光。” “下雪天没有太阳的。” “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 他叫起来:“你这么喜欢冬天?!” “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 “不,是分号。” “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 “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 “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 “正是起跑前的后退。” “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 “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孕妇?!” “不是孕育着春天吗?” 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 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本文中的特定含义。 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 2.文章的题目为“冬景”,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三幅冬景图?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2)奶奶,电线肿了。 4.文章结尾“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可谓点睛之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 扶桑②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③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1.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 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请认真观察下边的漫画,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给漫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0个字,所拟标题一定要起到醒目和警示的作用) 七、作文(共40分) 请以“这里风景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600字以上;(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