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通关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地壳(ké)     惬意(qiè)     剔透(tì) B.污垢(gòu)   怅惘(mǎng)   淙淙(zōng) C.褒贬(bǎo)   嶙峋(lín)     精髓(suì) D.拾级(shè)   古刹(chà)     圩子(wé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策划   聪颖   狂忘自大   全神惯注 B.怡情   伦理   不求甚解   孜孜不倦 C.提练   劝诫   高谈阔论   咬文嚼字 D.要决   怀疑   因小失大   开卷有益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这是安人心之策。如有谣言,也不攻自破。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只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才能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B.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不受俗务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C.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D.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默写。 (1)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欲说还休,却道“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①。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②,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③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④,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⑤,粉汗为雨⑥,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治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⑦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⑧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夕岚:傍晚的山光。②勒:抑制。③石篑:即陶望龄,袁宏道的朋友。下文的“傅金”“张功甫”都是人名。④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⑤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⑥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消。⑦午、未、申: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⑧夕舂:夕阳的代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C.苍颜白发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大喜曰                            其喜洋洋者矣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4.同样是写西湖,两个语段描绘的景和写景的方法各不相同,请根据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__________ 高潮 (2)__________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2.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        )→(        )→认同 3.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4.第⑰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5.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请认真观察下边的漫画,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给漫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0个字,所拟标题一定要起到醒目和警示的作用)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月清风,荒滩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