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按辔(pèi)            畎亩(quán)             丈夫之冠(guān) B.箕畚(bèi)            驱驰(chí)               动心忍性(rěn) C.荷担(hè)             筋骨(jīn)               法家拂士(fú) D.穷匮(kuì)            魁父(kuí)               山北之塞(s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悲哀   衰弱   嘱拖   诸多 B.惨淡   踪迹   栅栏   钩留 C.晶萤   交御   奔丧   狼藉 D.亏空   赋闲   谋事   踌躇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B.电影《流浪地球》以其盛大的场景、震撼人心的故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C.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D.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归纳性默写。 (1)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与“春”有关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常见于文人的笔下,如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舟”字的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你喜欢的连续的两句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关于山的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关于水的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②篮舆(yú):竹轿。③天宇开霁: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        (2)但少闲人        (3)以书邀余          (4)谒辨才于朝音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濯足于惠因涧          尝射于家圃 B.得支径上风篁岭          横柯上蔽 C.殆非人间之境          马之千里者 D.明日乃还          乃不知有汉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4.甲、乙两文都写了月夜之景,但写景观察的角度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日“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因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1.鲁迅谈及去仙台途中的日暮里、水户这两处驿站,有什么用意? 2.作者所说的“物以希为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中的“这样的优待”具体指什么? 4.作者在选文中写自己在仙台受到优待,其目的是什么? 5.选文在全文内容、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③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 3.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 整。 A.时雨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                                   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 七、作文(共40分) 选择发生在你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写一则消息,注意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不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