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ěi)       黝黑(yǒu)       炽热(chì)       杳无音讯(yǎo) B.禁锢(ɡù)        轩昂(xuān)     绰号(chuò)     广袤无垠(mào) C.不逊(xùn)       佃农(diàn)     尴尬(ɡà)        深恶痛疾(è) D.畸形(qí)        凄然(qī)        匿名(nì)        不辍劳作(chuò)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云霄     白齿     蔓延     混为一体 B.繁忙     嘲讽     渴望     闲情逸志 C.想象     振颤     威力     煞费苦心 D.际遇     消逝     愉悦     苦思瞑想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很有意思,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知道了要怎样孝敬父母,比如尊敬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说话要和颜悦色,还要帮忙做家务。 B.鲁迅的《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对几千年积淀的国民性的分析入木三分。 C.他一边参加植树活动,一边埋怨土太硬,坑难挖,可谓任劳任怨。 D.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疾,对反腐败斗争充满希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 (1) 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2)老骥伏枥,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3)____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 (4)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答谢中书书 [南朝齐梁]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批注一】白云,高山,清澈的流水,让人感受到境界的开阔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批注二】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游斜川并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②,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③,鲂④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批注三】          )彼南阜⑤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旁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⑥,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⑦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注释】①这是诗人陶渊明所写的诗《游斜川》的序文,写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诗人当时年已五十岁。斜川:地名,位置不详。②邻曲:邻居。③曾城:山名,在庐山北。曾同“层”。④鲂(fáng):鱼名。⑤南阜:南山,指庐山。⑥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⑦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夕日欲颓(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临长流(         )             (4)有爱嘉名(         ) 2.下列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                  以记其时日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不复乃为嗟叹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悲日月之遂往 D.山川之美                      悼吾年之不留 【赏景】 3.(甲)(乙)两文所写之景让人流连忘返。参照批注一,完成批注二、批注三。 批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悟情】 4.都是写山水风景,(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两文内容加以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课文《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②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③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④从宣统元年(一九○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⑤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⑥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⑦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⑧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⑨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我”家在庚子年前后遭受了哪些灾难?请分点概括。 2.选文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3.下面两段话分别表现出母亲怎样的性格? (1)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2)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4.选文第⑨段“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的“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调?为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赏析宋词《渔家傲》,完成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是宋词中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家,这首词就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B.词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一个“嗟”字,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表达了词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怨嗟感慨。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这正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2.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作者借此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结合相关链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新华网重庆12月19日电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日前揭晚,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丰都鬼城名山景区、张飞庙、白帝城景区和三峡大坝等榜上有名。 导游词:                                     七、作文(共40分)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你家乡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边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 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