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医疗(liáo)       狭隘(yì)            微不足道(wēi) B.脱离(tuō)        极端(duān)        拈轻怕重(zhān) C.纯粹(cuì)        鄙薄(báo)          漠不关心(mò) D.实践(jiàn)        派遣(qiǎn)        冷冷清清(qī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B.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苹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伫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C.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署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D.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拙拙逼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母对儿女从来都是慷慨无私的,但并不代表你可以无限制地索取。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初三的同学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此地由一块不毛之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生态环保的“绿洲”,吸引了窗内外众多观摩团前来“取经”。 D.近日,一男子在地铁抢夺他人财物,警方刨根问底,4天后将其抓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接受教育之前,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B.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 C.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务必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D.骗子行骗能否成功,取决于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①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②成性,遂至于此。梁上君子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③归罪。寔徐譬④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⑤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选自《后汉书·陈寔传》) 【注释】①寔:陈寔,即陈太丘。②以:因为。③稽颡(qǐ sǎng):以额触地的跪拜礼。④譬:教导。⑤宜:应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相委而去:                      (2)元方入门不顾: (3)遂至于此:                       (4)宜深克己反善: 2.下列各句中“之”与“不善之人未必本恶”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正色训之 D.寔徐譬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B.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C.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D.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5.甲文中的陈元方和乙文中的陈太丘,父子俩的聪慧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节选自朱自清《春) 【乙】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如果说春天的美美在百卉争妍。那么初夏的美就美在万类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浓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绝无。在哪儿呢?我放眼向四周搜索,哎,找到了,田沟边那丛野蔷薇,不正星星点点地开着几朵小红花么?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近乎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遭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再看那绿,却是层层叠叠,无边无涯,绿得况,绿得酣,绿得触目生凉,绿得照人如濯;一时凝望出神,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染绿了呢。 沐浴在这片浓绿之中,思想的触须渐渐游动,游向生活的深处。绿,这不就是青春的颜色吗——我想。可是,为什么有人赞美生命常绿,有人却哀叹绿鬓易调?哦,后一种人大概只是从生理角度去估量个人生命的长度。他们不懂得:红颜会消退,须发会斑白,思想却可以永葆青春,因为思想能从时代之树的根茎里不断地汲取水分,化合阳光,组成新的叶绿素。他们也不懂得:个人的生命可以溶入事业的大海,把渺小织进浩瀚,使短暂化为永恒。对于“青春不再”、“人生无常”之类的感喟,雷锋回答得最好:“人的生命是无限的”。这句富于革命哲理的豪语,在最精辟的意义上说出了人生的价值,补充并深化了歌德的名言——“生命之树常青”含蕴的真谛。你没见,去年姑娘们精心栽植的两行新柳,今年不已经在河沿盈盈学舞了么?瓜圃也没辜负人,那几排新种上的番茄秧,前天傍晚都在贪婪地吮吸社员们浇灌的水,发出“咕唧咕唧”的响声,此刻已在晚风中点头簸脑,摇曳生姿了。黄瓜秧长得更快,几条嫩瓞(dié,小瓜)不久前还在叶底伸头探脑,怯生生地,今晚居然昂首挺肚,在架上打起秋千来了。社员们的心血和汗水渗进了幼苗,幼苗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日长夜大,吐叶开花,终于结出丰硕的瓜果,奉献给它们的主人。 ——节选自陈一凡《初夏》 1.对【甲】文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句不能颠倒顺序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2.【甲】文句子“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中“仿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甲】【乙】两文都写到花,但两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目的各不相同。请结合下面的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田沟边那丛野蔷薇,不正星星点点地开着几朵小红花么?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近乎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遭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品析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完成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诗歌的前两句写过去之盛,为下文作________,后两句写___________,抒发无穷感慨。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却尽寓其中。 2.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_________________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我们走进学校,跨入教室开始,就会遇到很多的老师,有和蔼的,也有严厉的,有朴素的,也有美丽的。在你的心中,总有几位在不同方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 那么,在你的心中,谁是最美的老师?请以《我心中最美的_____老师》为题,写一篇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用老师姓氏将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②自定文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