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辛集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 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 D.其真无马邪(yé) 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们)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摊低语着。 B.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煽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C.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 D.暄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B.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在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豪情壮志,敢于迎接任何前所未有的挑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创业,去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B.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 C.为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学校决定在5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 D.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课文默写。 ①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③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④ 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参差荇菜,左右采之。_________,琴瑟友之。(《诗经·_____》) ⑦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⑧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自《唐太宗论止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             ②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 ③或请重法以禁之:______________   ④自是数年之后: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描写田园生活,有代表作《观沧海》等。 B.甲文中的“交通”一词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指的是交通路线。 C.乙文中“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断句正确。 D.乙文中的唐太宗认为解决盗贼之患的根本方法是减轻百姓负担,选拔清廉的官吏等。 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原文来说,是因为那里没有①______和②________。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不同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午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乙】 ①中国地处温带,一年四季分明。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便将四季的时间平均分配。从立冬到立春,再到立夏、立秋,都是间隔三个月。从历法的角度来看,春天的法定长度便是三个月,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杜荀鹤说得更加明确:“每岁春光九十日。”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春季变得越来越短了。据气象部门统计,2017年南京的春季只有54天,还不足两个月。今年的春姑娘也姗姗来迟,气象部门宣布,南京从3月23日才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比历法上的“立春”(2月4日)晚了47天!但昨天(3月27日)南京的气温迅速升至27摄氏度,夏季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看来今年南京的春季会比去年更加短促!《红楼梦》里贾府的四位姑娘,分别取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迎之,又探之,可见春尚未至,然而紧接着就来了惜之!难道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是如此短促,所以“金陵十二钗”中的四位贾姓姑娘如此取名? ②就自然景观而言,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然而人间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春秋时代的某个严冬,齐景公身穿狐白之裘,对大臣晏婴说:“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唐的某个酷夏,唐文宗坐在凉爽的殿阁中与诸学士联句,文宗得句云:“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者对严寒、酷暑有切肤之痛,显然不会有这种闲情逸致。所以普通人更喜爱既不冷也不热的春、秋两季,总是在盛夏酷暑时盼望着凉爽的秋天,在寒冬腊月时盼望着温暖的春天。可惜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自然界中的百草千卉当然也就“春江水暖鸭先知”。至少在南京,春天的花卉似乎不再像从前那样先后有序,而变成扎堆开放。紫金山下的梅花刚谢,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便争先恐后地纷纷开花。这几天到城东来赏花的人熙熙攘攘,大家都明白“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我曾经十分喜爱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但如今的我更想把句中的“春天”改成“夏天”,不知其他地方的读者朋友同意这样改吗? (莫砺锋《如果冬天来了,那夏天还会远吗?》) 1.两篇选文的说明内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甲】文语言赏析。 (1)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本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2)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乙文中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句,又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分别有什么作用? 4.作者想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中的“春天”改成“夏天”,有怎样的用意? 五、诗歌鉴赏(共5分)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卖炭翁》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它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傅雷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七、作文(共40分)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懂得珍惜”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自选角度确立文章的主旨。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