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池沼(zhǎo)   嶙峋(xún)     鉴赏(jiàn)   着眼(zhuó) B.琢磨(zhuó)   丘壑(hè)       镂空(lóu)     蔷薇(qiáng) C.轩榭(xuān)   庸俗(yōng)   模样(mú)       松柏(bǎi) D.斟酌(zhēn)   一幅(fú)       对称(chèn)   檐漏(yá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弧形     典质     古朴     巧妙绝轮 B.推崇     噩耗     轩榭     俯仰生姿 C.丘壑     蔷薇     纤维     因地置宜 D.烦躁     映衬     跋涉     重峦迭嶂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实现“中国梦”的创建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充斥媒体,让他们来动摇民众的信念。 ②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 ③在美国对我国进行全面遏制的今天,我们不能自乱阵脚,必须传播正能量,弘扬正能量。 ④同时,作为个体,对消息的传播也要有正确的态度。 ⑤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A.③②①④⑤ B.①③②⑤①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4月19日,庞公大桥江心主墩开始钻孔,此桥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入,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说起濒临失传的拉祜族红茶秘制工艺,人们无不扼腕叹息,所幸在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下,“拉祜红茶”又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这正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金历小巷,民③夷④杂揉,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有删改)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汉族人。④夷: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卖肉的和卖酒的人。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写钓鱼钓不着大鱼,要另觅垂钓之处。作者在此表示不赞同其强求多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欣然从之   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城西   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自笑也   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更欲远去   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两处)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4.本文是苏轼被贬时所作,从文中的“自笑”和“笑韩退之”,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蝉的音乐 法布尔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就是最重要的喜庆事也只要用这么多。我将它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干什么。 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露雷。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选自《昆虫记》)) 【链接材料一】 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雄蝉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它们并不能听见自己的“歌声”。每个种的雄蝉发出3种不同的鸣声:集合声,受每日天气变动和其他雄蝉鸣声的调节;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厉鸣声。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 (节选自百度百科) 【链接材料二】 古代文人是偏爱蝉的,所以他们手中的笔始终就没有停下过对蝉的讴歌,或者借蝉抒怀,浇胸中块垒。“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唐代虞世南笔下的蝉品格高洁,声名远扬。“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代司空曙在《新蝉》中点出了时光易逝,青春难留。骆宾王则在受冤下狱之时以蝉自喻,写出了《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宋人常以词来诉说蝉鸣中岁月的美好,但也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来写出听到蝉声而引发的感伤。夏日里,大自然中唱主角的这种叫“蝉”的昆虫,让人体味到的是生命的珍贵。 (节选自《收藏快报》2017年9月13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蝉喜欢唱歌,不幸得很,它的歌声不是那么招人喜欢。事实证明,他的歌声只是为了叫喊同伴。 B.通过仔细观察和实验,法布尔得出结论,蝉是一个大聋子,对自己所发的声音一点也感觉不到。 C.辨雄蝉与雌蝉的办法是听它们的叫声,会叫的是雄蝉,雌蝉因为器官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 D.集合声、交配前的求偶声和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历鸣声,是每个种的雄蝉都能发出的声音。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法布尔长期与蝉为邻,多次观察到蝉结伴时仍在歌唱,说明了蝉并不能停止鸣叫。 B.蝉会根据每日天气变动和其它雄蝉鸣声来调节叫声,为了变化声调,吸引雄蝉。 C.法布尔把蝉和一只雀儿在声音中的不同反应进行比较,充分说明了蝉的反应迟钝。 D.在我国古代诗词作品中,蝉经常是文人讴歌的对象,由此看出文人对蝉是偏爱的。 3.蝉寄寓了古代文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链接材料二,分点概括。 4.文段中的两个划线句都说明了蝉的发音原理,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两句话的不同之处。 A句: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B句: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诗歌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①冬日离去,暖春中一觉醒来,你会(          )发现大自然已开始分配工作了【        】②小草,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染绿吧;繁花,就交给殷勤的蜜蜂去细数吧;群星,就交给淘气的萤火虫去点亮吧;             ,            。 (1)填入第①处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竟然     B、突然     C、虽然     D、果然 (2)请第①句的【     】内填上正确的标点。【_______】 (3)“繁花,就交给殷勤的蜜蜂去细数吧”这句话有语病,请改正。______________。 (4)请在第②句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式句意相同。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