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新民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弄潮(cháo)   不惮(dàn) 潺潺(chán) B.归省(shěng)   撺掇(cuān) 行辈(háng) C.凫水(fú)       楫子(jí) 旺相(xiāng) D.棹船(diào)     家眷(juàn) 纠葛(gé)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污篾             光明正大             挑拨离间 B.雄辨             理直气壮             大公无私 C.堕落             出类拔翠             平易近人 D.枷锁             暴风骤雨             担惊受怕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地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B.这个扫街的老奶奶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众多球迷汇集到世界杯举办地,谁都不能否认这不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B.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C.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 D.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按原诗文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____,往来翕忽。 (2)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5)_______,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B.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寻向所志,遂迷/未果,寻病终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去,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理解:渔人因惊异而寻根问底,引出下文更异之境,用轻朗又富有吸引力的手法引起读者的兴趣。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翻译: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理解: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先是“大惊”,随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从中可见他们淳朴热情,不希望外人来破坏他们的生活。 【链接材料一】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润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⑨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3.根据两则选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完成下列小题。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①”。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④                  。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取材于姜广辉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①[正性]最根本的品性。 1.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词语是_____和_____。 名节操守     理想志向     不可改变     人间正气     大义凛然     出生入死 2.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甲】既然个人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 【乙】个人尚且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 【丙】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3.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文天祥除外),借这个人物说说你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安知鱼之乐  (2)固不知子矣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请循其本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符合文体;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