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宁安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竦峙(shǒng)    萧瑟(sè) B.天涯(yá)       枯藤(téng) C.沧海(cāng)       碣石(jié) D.澹澹(dàn)       咏志(yǒ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发髻       宽敞       蓑衣       翁翁地 B.单单       风筝       嘹亮       赶趟儿 C.黄晕       空灵       地毯       欣欣然 D.秀气       澄清       水藻       密密地 3、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老师要进行班委改革,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 B.经他一分析,我茅塞顿开,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 C.他摆出了不屈不挠的架势。 D.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次又一鸣惊人。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10日,近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 ①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③但愿人长久,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④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 ⑥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⑦辛弃疾《西江月》中从嗅觉和听觉角度来写夏夜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文言文阅读 【甲】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聊斋志异》) 【乙】熊与坎中人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后熊子稍大,其母一一负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fèn)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根据《搜神后记》编写)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B.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C.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担中肉尽②子既出尽 B.①顾野有麦场②然顾此熊 C.①复投之②而熊母复还 D.①目似瞑,意暇甚②人解其意 3.《聊斋志异》的“异”指的是“怪异的故事”,《搜神后记》的内容多为“神异鬼怪的故事”。这两篇文章的“狼”和“熊”分别“异”在何处?结合内容作答。 4.人与动物的故事,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反衬人的渺小,有的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篇文章的落脚点是否相同。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悬崖边的树 林清玄 ①我读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好。由于对课外书及美术的热爱,我的初中生活一直过得(甲)(风风光光 迷迷糊糊),好像一转眼就升上初三了。 ②就在初三刚开始不久,父亲把我叫去,说:“像你这样的成绩,你去台南考。”我当场怔在那里,因为在我居住的乡镇,去台南考试,无异就是放逐,我自己一个人跑到台南去考高中,放榜的时候发现考上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高中——私立瀛海高中。 ③瀛海高中刚成立不久,是超迷你的学校,每一年级只有三个班,几乎可以用“寸草不生”来形容。土地因为盐分过高,一片灰白色。学校独立于郊野,他看到那么简陋的校舍和荒凉的景色,大吃一惊。 ④由于学生很少,大部分的学生都住校,我也开始了离家的生活。住在学校时认识了许多死党,我的心就像鸟飞出笼子一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课外书,我就跑到台南市去看电影、逛书店。我的高中生活大致是快乐的,除了功课以外。学校的功课日渐令我厌烦,到高一结束时,有一大半的功课都是补考才通过的。这时,当我把这想法告诉爸爸,他气得好几天不和我说话。有一天,真的不行,再转回来吧!” ⑤升入高二,我们换了导师,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头,因为在省中退休,转到私校来教。他就是后来彻底改造我的王雨苍老师。 ⑥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然后告诉我:“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过,以前的老师都以为只是同名同姓的人。然后,王老师告诉我,学生的素质他差不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之所以退而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吃完师母的饺子,告辞的时候,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从未被老师如此感性地对待,当场就红了眼睛。 ⑦接下来就像变魔术一样,我把一部分的心力用在课业上,功课虽然不好,也还在及格边缘。由于王老师的鼓励,我把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不仅作品陆续发表在报纸杂志上,还连续两次得到全台南市中学作文比赛的第一名。这使我加强了对自己的信心,也更坚定了日后的写作之路。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还有喘息的空间。渴望成为作家的梦想,在我的高中生活中,犹如大海里的浮木,使我不致没顶。[A]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人,并且帮我调整了浮木的方向。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再对前途畏惧了,虽然大学的考试一直不顺利,我的写作不会再被动摇了。 ⑧一直到现在,我只要想起中学生活,王雨苍老师那高大的身影、红润的双颊就会在眼前浮现,不要(乙)_______(自暴自弃 自高自大),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 ⑨[B]现在时空遥隔了,老师的魂魄已远,但我仿佛看到在最陡峭的悬崖边。 (选文有改动) (1)文中说王雨苍老师“彻底改造我”,请阅读文章⑥—⑦段,填写表格。 王老师的做法 我的感受 邀请我到他家包饺子 ① ② 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有喘息的空间 (2)根据语境,给文章(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悬崖边的树”比喻王老师,表达了作者对王老师的赞美、感激和怀念之情。 B.“像你这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父亲的做法与王老师对“我”的鼓励、肯定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的作用之大。 C.作者就是王老师口中所说的“沧海遗珠”,因为他上学期间虽然成绩不好,但非常自由快乐。 (4)请从[A][B]两处划线句中选取一处,说说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王老师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诗词理解。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领略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诗人在诗中借大海的雄伟壮丽之景,抒发了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在世界上,总会有邻居,人与人、人与动物、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可能成为邻居。邻居家的人或事,因近切定会引起你更多的关注,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邻里之间有的还曾演绎出许多故事,结下深厚的情缘。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词语描述邻居间的关系,如“德不孤,必有邻”“远亲不如近邻”“以邻为伴”“以邻为壑”等。 请以“邻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