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梅河口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迸溅(bìng)   怆然(chàng)       忍俊不禁(jīn) B.瞬息(shùn)   挑逗(tiǎo)        仙露琼浆(qióng) C.凝望(níng)   哆嗦(suǒ)          垂垂暮老(mù) D.忏悔(chàn)   颤抖(zhàn)        血气方刚(xuě)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嗥鸣 懊诲 亦复如是 顾名思义 B.狂谰 阻抑 一泻万丈 艰难险阻 C.丰饶 田垄 踱来踱去 巾帼英雄 D.奔弛 泛滥 高山之巅 惊涛澎湃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听见她召唤我的名字,听见她呼唤我回去。 B.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C.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D.不管我走到哪里,如果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上句默写下句,或根据下句默写上句。 (1)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3)有约不来过夜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7)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8)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棹数小舟             棹:划(船) B.尔辈不能究物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C.如是再啮             啮:用牙咬 D.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主观地判断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二石兽并沉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自以为大有所益 C.一老河兵闻之                    何陋之有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尝射于家圃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语言简洁生动。 B.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和老河兵都脱离实际、认识片面,唯有讲学家能综合考虑,实事求是,解决问题。 C.文章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其结局,悟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D.本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叙事,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最后才揭晓谜底。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英雄 ①大楼很高很气派,在这座大楼里上班的人被人们称作“白领”。 ②老头也很高,但不气派,却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他在这座大楼里做收发,顺带负责一楼大厅的卫生。 ③每天,入这座大楼的白领很多,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商人,但没有人正眼看过老头一下,顶多在经过那儿时顺便淡淡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问一句:“我有信吗?”若是有,老头就会低头在桌上找上一气,从里面递出来,白领就边拆信封边走进那个漂亮的电梯。 ④后来,白领们听说老头是一位老干部,打过平津、淮海战役,是一位战斗英雄,至今身上还留有一颗敌人的子弹。后来,他又从北方随大军南下到了这个城市。退下来后,老伴先他一步去了另一个世界。老头无儿无女,又不甘寂寞,就托人找了这份收发室的工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把每个月的退休金全都捐给了贫困山区的一个小学校,自己就依靠这一份临时工作的微薄薪水生活。 ⑤白领们没有探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再次经过收发室时,他们也在想像着一挺笨重的重机枪压在老头瘦干的肩上会不会把他压散了架。没有人相信老头的故事是真的,更没有人想念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头会是一个战斗英雄。 ⑥老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让白领们见识到了英雄的真正面目。当两把白亮亮的匕首扎进他的胸腔时,他竟然一声没吭,仍死揪住了两个歹徒的衣服。 ⑦歹徒是与下班的白领们一起走出电梯的,在经过收发室门口时,老头的一声炸雷般的大吼惊动了每一个人。老头身形一晃就进了收发室的门并立在了两个年轻人的面前。这是白领们方才注意到身边这两张陌生的面孔。人们同时也看到,老头怒睁的双眼里喷着让人胆寒的火。 ⑧年轻人极不情感地打开了手上的包,白领们看到了钳子等工具,人们还来不及细看,就见二道寒光刺向了老头,同时,一道黑影迎着寒光扑了上去,两只暴着青筋的大手死死卡住了年轻人的喉咙…… ⑨这座大楼里所有的白领都自发地参加了老头的追悼会。在老头的骨灰里,白领们清楚地看到了子弹,不是一颗,是两颗,亮闪闪的,就像是老头的勋章。 1.用两个词语评说“白领”对“老头”态度的变化过程:从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___。 2.老头“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他真的“干巴无力”吗?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请摘录文中句子回答。 3.“老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让白领们见识到了英雄的真正面目”,什么是“英雄的真正面目”? 4.结合全文,说说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这座大楼里所有的白领都自发地参加了老头的追悼会。在老头的骨灰里,白领们清楚地看到了子弹,不是一颗,是两颗,亮闪闪的,就像是老头的勋章。 5.任选一角度对选文写几句赏析的话。(提示:赏析可以从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词语准确运用等方面去分析。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他的诗作。 B.首联写丰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足”字表现农家待客的盛情。 C.颈联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热闹场景。 D.尾联写诗人从今以后很忙碌,没有时间趁着月明来闲游山西村。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富有哲理意味广为传诵的千古佳句。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这一诗句呢?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名:______ (2)有龙则灵        灵:_____ (3)惟吾德馨        馨:______ (4)谈笑有鸿儒     鸿:_____ (5)无案牍之劳形   形:_____ 七、作文(共4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着,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面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内容具体。(2).中心明确、写出真情实感。 (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人名。(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5.5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