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虎林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俨然(yǎn)          溯洄(shù)          皿(mǐn)          豁然开朗(huò) B.垂髫(tiáo)          佁然(yǐ)            箬篷(ruò)        袒胸露乳(tǎn) C.窈窕(tiǎo)          阡陌(xiān)        参差(cī)          辗转反侧(zhǎn) D.俶尔(chù)          好逑(qiú)          篆章(zhuàn)     落英缤纷(bīng) 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告戒       横溢       跌落       剁手 B.刹那       裸露       雕塑       倒霉 C.儒动       陡峭       妩媚       硕大 D.蔓延       高耸       眺望       暄哗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金融系统分崩离析的风险,出席达沃斯年会的代表们已经达成一致,将呼吁共同采取全球性解决方案,应对危机。 B.连续不断的余震,让当地居民担惊受怕,无法安心生活。 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身体是事 业成功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都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自身的特长。 B.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公众之所以引起“愁吃”恐慌的原因,与少数媒体夸大其词的宣传不无关系,他们动辄以“致癌”“致死”定论,放大了食品安全问题。 D.临沂作为一个文明城市,近年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依照“助减排、促低碳”原则,临沂全城推广“公共自行车”。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2)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3)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摘自《庄子·逍遥游》) 【乙】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①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②。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摘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尾闾:传说中的海水所归之处,后来用来比喻事物的归宿或者倾泻之所。②知:影响。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 (2)万川归之。   川: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3.庄子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甲】文概括“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4.结合【甲】【乙】两文简要谈谈你受到的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一 ①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②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二 ③1961年,苏联科学家S.M.斯季绍夫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④“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互相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⑤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互相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三 ⑥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⑦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⑧亚利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它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它们确实检测到了“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⑨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被压扁的沙子》)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S.M.斯季绍夫发现生成“斯石英”必备的条件是①_____,加快“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条件是②_____ (3)文中最后得出的推论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请写出得出这一推论的两条证据①_____;②_____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写河州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到“起兴”和“引出下文”的作用。 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点明本诗主题,也是全诗的纲目,统领全篇。 C.“悠哉悠哉”连用两个“悠”字,把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D.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左右流之”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繁衍: (2)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相安无事: (3)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的核。 难能可贵: 七、作文(共40分) 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