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精选6篇)

举报
资源描述
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精选6篇) 一氧化碳教学反思 第1篇 在讲授完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后总体感觉心情愉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达成了预期目标。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了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检验碳酸饮料中的气体的环节中,各组同学积极寻找多种方案。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上课时的兴奋状态是不多见的。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完全是一种乐学喜悦的场景。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节课的成功之处: 1、问题串的设计 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要有效,要具有启发性。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得到所有学生的回答,那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没有时效性、启发性、不能触动思维的问题。对于一个问题、一个实验,为了挖掘问题的深度,应多一些追问: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这个现象还能说明什么?这个实验还能说明什么?真正的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在课的开始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下面这段视频动画,思考你能否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一问题。火把为什么会熄灭?是谁使狗致死?这一现象说明这一物质具备哪些性质?这时同学们回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你猜测是谁?“是二氧化碳”“是氮气”这时我举起一瓶气体说:这是老师编写到的使狗致死的气体,我们一起来研究揭开此谷之谜。这时教师出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密度的数据问学生,是哪种气体?通过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充满了兴趣,深入课题。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将塑料瓶中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取出,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问题串步步紧逼:液体有什么变化?是谁使试液变红的?你所取塑料瓶中的液体涉及了哪些物质?(引导分析液体的成分,使学生猜测水?二氧化碳?还是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物?)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吗?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对此你还有那些想法?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慢慢学会如何有深度的去思考问题。 2、对比实验的利用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这时我指导学生分别取水、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于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对比实验现象。对此现象进行分析,不难得出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盐酸、硫酸,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相同都变红。这时我说: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碳酸,使石蕊变红。同学们亲身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兴趣盎然的攻破了难点。 3、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 通过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实验探究后,引导学生将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经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试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的研究问题的过程,已初步学会了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实验——将呼出气体通入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后,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检验碳酸饮料中逸出的是什么气体?各组同学积极寻找多种方案,按照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过程来研究此问题,效果超出想象。同学们的方案有:①将饮料取入试管中振荡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②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③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饮料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④将喷水的紫色纸花撕下一小块用镊子夹着放在饮料瓶口处,发现紫色小花变红了,移开后一会又变回了紫色。⑤还有将烧杯中倒入碳酸饮料后将点燃的阶梯蜡烛放入,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也随之熄灭。 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在实验中一组同学将饮料倒入试管中,盖上带导管的胶塞,在导气管的另一端,放一燃着的木条,可木条就是没熄灭,他们积极的寻找原因将饮料倒掉又重新取二氧化碳含量高的饮料重新做可结果依然,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在汇报实验结果时,二组同学与他们用了同种方法但结果不同,“我们将饮料倒入试管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处,木条熄灭。”这时我让同学们帮助一组同学分析原因,同学们思维活跃发现了问题所在,这时一组同学也意识到是火焰与气体的接触面有关。这远比我当时告诉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更有意义。 教师要抓住有效的教学资源适时、适宜的对知识进行深化。如在认识碳酸及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性质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准备杯子,课前倒入一杯碳酸饮料,喝一口,下课时再喝这一杯饮料,对比口感,不难发现由于碳酸的分解、二氧化碳的逸出,碳酸饮料变成了甜水。学生们也因此认识到碳酸极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性质。 通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 1、将生活中的化学移植到课堂上,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化学的生活化,学生就会积极探索化学的奥秘,主动探索其中的乐趣。 2、课堂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还要有时效性。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多观察,善于捕捉课堂中随时发生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探究实验要对学生巧妙地引导,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得到结论与解释、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完全放手让学生完成。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阶梯蜡烛的灭火实验有的老师担心实验操作不甚会导致失败,一直不敢让学生来做,其实不必担心。实验前只要加以指导实验不难成功。即使失败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入。不要怕失败,失败、反常现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3、课堂中不能忘记渗透思想教育。如:在验证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时,同学们对饮料的用量没有想法。出现了浪费情况。如果在实验前交代清楚加以指导,用最少量的药品来完成你的实验,学生就会有节俭的意识。课堂上学生实验较多,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能会说:同学们抓紧时间、快点儿等。这不如在实验前考虑好学生大约能完成实验的时间再作要求。如:请同学们五分钟内完成实验,否则算失败。让学生建立一种科学的时间观念。 4、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在讲课的最后我问学生:你今天收获了什么?”这时学生的`总结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我接着又问:“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同学们这时想了想说:“我们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探究实验。” 现在的课堂充满教师的智慧,对教师来说是挑战、是动力、是提高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如何驾驭你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在你的化学课堂中充满欢笑和乐趣,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氧化碳教学反思 第2篇 一氧化碳作为碳循环中的重要一员,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气体,但学生对一氧化碳的认识却不及二氧化碳,这节课就是依据实验探究,从化学角度全方位认识一氧化碳。 本节课先从河南省每年冬天取暖因燃烧产生CO导致百多人中毒身亡这一事实引入,激起学生的关注,也了解生活中一些场合能产生CO。再以自学阅读并配合做练习,让学生掌握CO的基本知识,这是因为进行CO的实验探究时需要一气呵成不间断。再通过讨论、PPT演示、课堂练习等形式,全面掌握有关CO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在把握学生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勇于猜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验事物的两面性。了解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注意家庭中用到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产生一氧化碳,学会家庭煤气泄漏的防止和救助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一氧化碳教学反思 第3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用途。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实验多、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多,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让学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值得深思,本节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把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化学实验的讲述中,可以在课件上标出重点和显著符号,不仅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原来相比显得更加直接和直观,有助于教师对于内容的表述,从而不再受约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使展示更加随意自如。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用途时,用聚光灯聚焦到一副图片上,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分组合作的探究有利于学生自主地位的体现。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制取二氧化碳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从中让学生既得到了展示也体验到了实验合作的乐趣。对于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反应的探究,放手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选择优秀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这种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例如在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让学生对装有石灰水的瓶子吹气,以及用所学的知识验证雪碧饮料中的气泡是二氧化碳呢等,都体现了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来演绎化学。 4.通过简单且易操作的实验探究来教学。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内容,我采用了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所做的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化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的展示,对其现象的深入剖析,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性质,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个物理性质,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分析的时候,充分地让学生讨论,从而使他们的思想火花互相交流、撞击,体现了合作学习、质疑的特点。 本节课要注意的地方,我认为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还要挖掘其更多的用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再就是学生在实验后的师生的交流要充分,对化学知识的深化与应用方面还可以继续加强,在提问方式上还需要进一步设计,使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深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一氧化碳教学反思 第4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这节课我作为公开课在本校进行了展示,当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专家的指点, 如下我将介绍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以及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思路: 1、首先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以及碳酸的分解。 2、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了预习教学法、故事引入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拟人法。首先我将死狗洞的故事引入,激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奠定了基础。对于二氧化碳的一系列性质,我对学生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怎么用小实验方便地进行验证呢?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大,我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没有分小组进行实验,而只是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前,我都做好了大量的实验准备,比如事先编写好4瓶二氧化碳气体,用石蕊染成的紫色小花,阶梯上的两只蜡烛,等等。每做完一个实验,我都会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自行总结出实验现象及结论。最后,对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我请了3位同学以焦点访谈的方式分别扮演了主持人、二氧化碳气体、干冰。此时,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深刻的认识。最后,各小组代表纷纷争先恐后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3、由于课堂时间还算紧凑,最后剩余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小测。 二、教学上的不足: 1、在课堂上的实验探究环节,我只是采取了教师的演示实验,而没有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因为我考虑到本节课的容量大,担心时间不够用。这样一来,同学们只是做实验的旁观者,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不够深刻。主要是考虑到这个实验器材太多,实验项目共有3个,实验内容也很多,而且在操作时还有一定的技巧,否则实验很容易失败。本节课时间确实不好分配,这也是我最大的困惑。希望各位同仁指点迷津。 2、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足。在第三个实验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分四个环节,我只是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