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畸形(jī)       绯红(fěi)      匿名(nì)       深恶痛疾(wù) B.诘责(jié)     慰勉(miǎn)     不辍(zhuì)   杳无消息(yǎo) C.佃户(diàn)   锃亮(zèng)     盎然(àng)     颔首低眉(hán) D.酒肆(sì)       炽热(chì)       摹画(mó)       雷霆万钧(jū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捶炼的语言的精华。 B.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殆。 C.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垄,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D.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对联“失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4、下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发现青衣江有污染,如果是普通市民,也可以提出建议。 B.随着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政策的落实,使全区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C.利用微信平台随时记录并发现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D.新都区采取关闭、断电、停产等强制措施,坚决淘汰产能落后和环境整治无望的企业。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②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③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⑤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⑥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默写崔颢《黄鹤楼》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 径 通 之 设 栏 护 之 又 何 忧 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惧其不已也     其真无马邪 B.汝心之固        公善之 C.以残年余力     静以修身 D.而山不加增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4)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一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儿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极其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本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描写。 3.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他是如何表达的。 5.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写出首联中点明诗人身份的词。 (2)古代诗人常借“落日”抒写内心,请分析《使至塞上》中的“长河落日圆”和《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分别借助“落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分析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别讲讲它们的意思。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                     ) (2)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精通时事(                     ) (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爱国青年(                     ) 七、作文(共40分) 按要求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