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       开拓者(tuò)       宰割(zǎi) B.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       筹划(chóu) C.热泪盈眶(kuāng)       萦带(yíng)       呼啸(xiào) D.彷徨(huáng)             挚友(chì)       至死不懈(x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量体裁衣     全神贯注     声名显赫 B.屏气凝神     一如即往     欲盖弥彰 C.通霄达旦     默默无闻     远见卓识 D.贪赃枉法     无遐顾及     不辞而别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B.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C.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D.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辅导。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家用空调过滤网上的有害细菌超标,就会增加使用者患气管炎和鼻炎等疾病的风险。 B.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D.今年国庆节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广东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按要求写句子。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地做准备的几句诗是__________ 。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诗是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权谓吕蒙曰(        )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③见往事耳(        ) ④自以为大有所益(        ) 2.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言多务,孰若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5.本文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驿路梨花》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   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   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   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 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面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二段描写了夕阳西下,高大陡峭的群山,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人物焦急的心情。 B.文中第一处画线句子,人物眼前突然出现的这片美丽的梨树林,既是对自然界梨花的描绘与赞美,也是对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精神的由衷赞美。 C.文章后半部分在插叙中交代了小茅屋的建造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D.文章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介绍了解放军战士和梨花姑娘。 2.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层层设置了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解放军战士是小茅屋的建造者,梨花姑娘和一群哈尼小姑娘是小茅屋的照料者,所以他们才是小茅屋的主人。 C.文章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起来,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D.文末画线的句子,将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现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岳》诗题中的“望”字和尾联的“会当”二字,说明作者并未登上泰山,此诗写的是他望泰山之所见所想。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用设问句表现诗人乍一看到泰山时的真实感受,流露出惊讶、赞叹之情。 C.“荡胸生层云”写泰山上白云层层涌现,翻滚变化,让诗人心胸为之开阔,仿佛胸中也有云气回荡一样。 D.《望岳》写山,突出其连绵不绝、高大巍峨,为抒情做铺垫;《登飞来峰》写山,突出其神话色彩,为议论做铺垫。 2.这两首诗都是诗人青年时期的作品,它们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共同点?各自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七、作文(共40分) 生活中有许多“第一次”,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许多“第一次”累积起来的。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经历,以“第一次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